悻地坐下。
一场暗中的交锋,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恩荣宴散去,已是深夜。
次日,大庆殿。
早朝的钟声敲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议程进行到最后一项,吏部尚书王阳明出列,呈上奏疏。
“启禀陛下,本科新科进士授官事宜,吏部已拟定方案,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奏疏,呈送御前。
景泰帝扫了一眼,说道:“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或六部主事、或外放知县……”
“……第一甲探花王守仁,授翰林院编修,从七品。”
“……第一甲榜眼杨慎,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念到这里,内侍停了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便是状元的授官。
按照大夏朝的惯例,状元通常授翰林院修撰,官拜从六品。
这已经是极高的起点了。
果然,王阳明继续说道:“状元陈平安,臣等商议,按旧例,当授翰林院修撰,从六……”
他的话还未说完,徐阶便立刻出班附和。
“臣附议!王尚书所拟,乃是祖宗旧制,稳妥公允。陈状元虽才华出众,但年纪尚轻,正该在翰林院好生修习,以固根基。”
他身后的几位严党官员,也纷纷出声附和。
“臣等附议。”
王阳明看了徐阶一眼,深吸一口气,对景泰帝躬身道:“陛下,臣刚才话未说完。”
“吏部虽然拟定了旧例,但臣与李大学士商议后,皆有不同看法。”
他抬起头,声音铿锵有力。
“陈平安之才,远非常人可比。其殿试策论,高屋建瓴,切中时弊,非饱学宿儒不能及。若仅以旧例待之,是朝廷不知人,是陛下不善任!”
“臣恳请陛下,破格擢用,以彰圣朝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之风!”
内阁大学士李默也随即出列。
“臣,附议王尚书之言。非常之人,当行非常之事。若论资排辈,则天才埋没。请陛下三思。”
朝堂之上,瞬间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循规蹈矩,另一派主张破格重用。
双方引经据典,争执不休。
龙椅之上,景泰帝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