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寒暄过后,众人便重新落座。
文会,也正式开始。
今日的文会,并无固定的题目和形式。
众人可随意畅谈,也可即兴赋诗作画,切磋学问。
起初,大多是几位年长的翰林官员,在谈论一些朝堂之上的时政要闻,或是点评一些近期的诗文佳作。
陈平安则坐在一旁,默默倾听,并不轻易插话。
少年知道,今日自己是客,不宜喧宾夺主。
而且,这些翰林官员,大多是饱学之士,见识广博。
能有机会聆听他们的见解,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听闻陈解元在南淮府兰亭雅集之上,曾以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技惊四座,力压群芳。不知今日,可否让我等也有幸,一睹陈解元的大作风采啊?”
一位与张编修交好的中年翰林,突然笑着对陈平安说道。
此言一出,亭内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陈平安身上。
显然,大家都对这位少年解元的诗才,充满了期待。
陈平安闻言,微微一笑,起身拱手道:“前辈谬赞了。晚生才疏学浅,不过是些涂鸦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今日有幸,能与诸位前辈一同品茗论道,已是受益匪浅,岂敢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呵呵,陈解元不必过谦。”
那中年翰林笑道。
“我等今日,便是以文会友,切磋学问。若有好诗佳作,自当与众人共赏,何来班门弄斧之说?”
“是啊,陈解元,你就莫要再推辞了。”
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
张编修也笑着说道:“平安啊,今日在座的,都是自己人。你若是有什么得意之作,不妨拿出来,让我等也开开眼界。”
见众人盛情难却,陈平安也不好再推辞。
少年沉吟片刻,说道:“既然诸位前辈有此雅兴,那晚生便斗胆,献丑一首。只是,仓促之间,并无新作。便将前些日子,偶感于怀,写下的一首小令,呈与诸位品评吧。”
说着,陈平安便从怀里,取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宣纸。
上面用清秀隽永的行楷,书写着一首《临江仙》。
张福连忙上前,将宣纸接过,呈给亭内的众人传阅。
众人接过宣纸,仔细品读。
只见那宣纸之上,赫然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