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来。”
陈山接过话头,忧心忡忡。
陈平安沉吟片刻,说道:“爹,娘,别急。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少年起身,走到墙角,从一个不起眼的陶罐里,取出一个小布包。
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块碎银子,还有一些铜板。
“这是……”
李秀和陈山都有些惊讶。
“这是我之前写话本,墨韵斋的掌柜预支给我的稿费。”
陈平安解释道。
“虽然不多,但应付眼下一时的周转,应该够了。”
“平安,这可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
李秀有些不忍。
“娘,钱挣来就是花的。眼下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
陈平安将布包递给李秀。
“至于秋收的人手,也不必太过担心。实在不行,我跟先生告几天假,也能帮上不少忙。我如今的力气,可比以前大多了。”
陈山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稍安,但眉头依旧紧锁。
“雇工的事情好说,大不了咱们自家辛苦些。可这粮价……”
“粮价的事情,儿子也有些想法。”
陈平安坐回桌边。
“既然镇上的粮商被陈老爷打了招呼,不肯出好价钱,那咱们就不卖给他们。”
“不卖给他们?那卖给谁?”
李秀疑惑道。
“咱们可以换个思路。”
陈平安说道。
“往年咱们种的,大多是稻谷和小麦这些主粮。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也容易被粮商拿捏。”
“儿子前些日子看书,发现有些作物,虽然种起来费些功夫,但市面上的价钱却高出不少,而且不是寻常百姓家会大量种植的。”
“哦?是什么作物?”
陈山来了兴趣。
陈平安从怀里取出一张纸,上面用炭笔画着一些简单的图形。
“比如这个,书上叫做‘番薯’,据说产量极高,耐旱耐瘠,而且味道也不错。”
“还有这个,叫做‘玉蜀黍’,也是一种高产作物。”
“这些东西,咱们以前可从没见过,更别说种了。”
李秀看着纸上的图形,有些迟疑。
“书上说,这些作物原本是从海外传过来的,咱们大夏种的人还不多,所以物以稀为贵。”
陈平安解释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