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引出来了?
自己为了找出这个典故,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啊。
周围的学童虽然听不懂,但看到孙童生那副吃瘪的表情,也知道是陈平安答对了,而且答得非常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方先生更是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
“不过…”就在孙童生尴尬不已,不知该如何接话的时候,陈平安却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孩童般的好奇和困惑,“学生也有些疑问,想请教孙先生呢。”
“哦?请讲。”孙童生下意识地应道,心里却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学生听村里老人说啊,”陈平安眨巴着大眼睛,语气天真,“这‘八风’啊,好像还有一种说法,是跟治病有关的。说什么…中风有八,风有虚实。还有什么…风入五脏,各有不同。好像是…叫什么《金匮要略》的书里写的?”
图书馆里关于中医“八风”的知识被他巧妙地包装成了“村里老人说”和“好像是某本书”,信手拈来。
“这个…这个…”孙童生顿时卡壳了。
他对儒家经典或许还有些涉猎,但这中医的“八风”,他哪里知道?更别说《金匮要略》是哪本医书了。
支支吾吾半天,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咦?”陈平安故作惊讶地看着他,“孙先生也不知道吗?”
随即,小脸上露出更加困惑的表情,歪着脑袋,用一种极其无辜的语气说道:“这就奇怪了。先生您刚才说的《礼记》里的‘八风’,跟我家书上记的…好像也不太一样呢。我家书上说啊,那‘八风’是用来跳舞的,叫《八佾》之舞…”
故意将“八风”和“八佾”这两个音近但意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制造混乱。
这下,孙童生彻底懵了。
《礼记》里的八风怎么跟跳舞扯上关系了?还有什么《金匮要略》?这小子到底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可偏偏陈平安说得一本正经,眼神清澈无辜,还搬出了“我家书上”这个无法求证的来源。
孙童生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了几下。
本想来考较别人,结果被对方几个反问弄得灰头土脸,丑态百出。
周围学童们的窃笑声更是如同针扎一般刺耳。
再待下去,只会更丢人。
“咳咳…那个…时辰不早了,晚生…晚生还有事,先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