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团座,您没事吧?"孙铭关切地问。
楚云飞摇摇头:"回去后立即加强防御,我担心日军会报复性进攻。"
回到陈家峪已是傍晚。令楚云飞意外的是,村口停着几辆陌生的马车,十几个穿便装的精悍男子正在卸货。李云龙和赵刚陪着一个穿粗布衣、戴草帽的中年人迎上来。
"楚兄!给你介绍位大人物!"李云龙难得正经,"这位是延安来的'农学家',专程来看你的青霉素作坊!"
"农学家"摘下草帽,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目光如炬的脸。他握住楚云飞的手,力道大得惊人:"久闻楚团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楚云飞心头一震。这个所谓的"农学家"虎口的老茧和标准的军人站姿,分明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更关键的是,对方眼神中那种睿智和威严,绝非普通技术人员所能拥有。
"不敢当,请教先生大名?"
"大家都叫我老吴。农学家"爽朗一笑,"听说楚团长的土法青霉素能治战伤感染,我特意带了些陕北的土产菌种来交流。"
李云龙插嘴:"老吴可厉害了,在延安搞的那个什么...生物实验室?反正能造药能造酒,还能..."
"李云龙!"赵刚赶紧打断他,"老吴同志的身份需要保密。"
楚云飞会意地点头。在这个年代,能搞生物实验室的"农学家",很可能是共产党高层派来的重要人物。这次会面,恐怕不止交流技术那么简单。
"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吴先生。"楚云飞顺势邀请,"不如边看边聊?"
青霉素"生产车间"设在村尾一座大院里。三口陶缸冒着发酵的泡沫,几名村妇正在林霞指导下过滤药液。见到楚云飞等人进来,林霞擦了擦手迎上来。
"吴先生,这就是我们的'制药厂'。"她半开玩笑地说,随即详细介绍起生产流程。
老吴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当林霞提到用玉米汁代替标准培养基时,他眼睛一亮:"妙啊!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这才是咱们根据地的精神!"
参观结束后,老吴拉着楚云飞单独谈话。两人沿着村外的小溪漫步,警卫员远远跟在后面。
"楚团长对当前战局怎么看?"老吴突然问道,语气随意却目光如炬。
楚云飞谨慎回答:"日军虽强,但战线过长;我军虽弱,但民心所向。持久战下去,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说得好!"老吴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