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了当,"以楚兄的才能,当个师长绰绰有余!"
赵刚轻咳一声:"李团长,这事需要组织决定。不过..."他转向楚云飞,"我们确实欢迎一切真心抗日的武装力量。"
楚云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凝视着跳动的火焰。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358团若加入八路军,凭借他的现代军事知识,确实能更快打败日军。但国民党方面绝不会善罢甘休,部队里也有不少军官对共产党心存芥蒂...
"赵政委,"他突然问道,"你认为军队应该为谁而战?"
赵刚眼睛一亮,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为工农大众,为中华民族。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自然要为人民的利益而战。"
"漂亮话谁不会说?"楚云飞故意激他,"阎锡山还说他的晋绥军是保境安民呢!"
"楚团长问得好。"赵刚不慌不忙,"判断一支军队为谁而战,不是听其言,而要观其行。八路军每到一地,帮老乡挑水劈柴、治病救人;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国民党军队呢?拉壮丁、吃空饷、欺压百姓..."
李云龙插嘴:"老子打仗就为老百姓能吃上饱饭!那些狗日的地主老财,鬼子来了跑得比兔子还快,留下穷苦人遭殃!"
楚云飞心头一震。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战争的真谛——不是为了某个政党或领袖,而是为了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这不正是他穿越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吗?
"楚团长带兵有方,358团在晋西北口碑不错。"赵刚继续道,"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老百姓更亲近八路军?"
楚云飞想起行军途中看到的景象:八路军所到之处,乡亲们主动送粮带路;而晋绥军经过时,村民往往闭门不出。这种差别他早就注意到,却从未深入思考过原因。
"因为土地政策?"他试探地问。
"这是根本原因。"赵刚点头,"我们实行减租减息,把土地分给农民。老百姓是最实在的,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拥护谁。"
李云龙咕咚咕咚灌了几口酒,抹着嘴说:"楚兄,你在德国学的那套打仗本事我服气。但要说到为谁打仗这事,你还真得跟老赵多聊聊!"
三人正谈得深入,林霞匆匆走来,在赵刚耳边低语几句。赵刚立即起身:"楚团长,有位首长想见你,能否借一步说话?"
楚云飞跟着赵刚和林霞来到团部后院的一间土坯房。屋内点着油灯,一个五十多岁、学者模样的男子正在翻阅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