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咿呀呀....”何大清忙完了晚上的招待。手上拿着两个饭盒,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北京曲剧。一摇一晃的走向南锣鼓巷95号院。
回到院子里,何大清看见杨劲竹家里灯光亮着,里面传出来了许富贵的声音。没作他想就直接回到中院的家中。
推开门冷冷清清的,炉子的火也是熄的。他在屋里把炉子燃起来,然后拿着水壶在水缸里把水舀满。虽然四九城早就有了自来水,何大清嫌弃它太苦就一直买的甜水喝(北京1910年开通的自来水,在有独立水表之前都是平摊水费,家家户户有独立水表在1980年)。
“噗...噗....噗....”十多分钟后水烧开了,何大清倒了开水后接着开始热饭盒。
家里现在只有他一个了,两年多前,何雨柱拜了峨嵋酒家的主厨伍钰盛为师。现在还没有出师,每个月只有几天能回来住。平时都住在峨嵋酒家。
他的女儿何雨水就被他放在了他的师兄“谭家菜”传人彭长海家里照顾,每个月他都会送何雨水到彭长海家里玩几天。雨水生下来就没了娘,所以何大清很疼爱她。(从他跑到保城每个月都给何雨水寄十块钱就能看出来,他很爱何雨水)。
(这一段落是废话:根据笔者查到的资料,这个工资就十分的割裂,查了3个都是不同的答案。有的显示北京市在1950年平均工人工资就达到了40元/月(第二套人民币),在1952年最低工资标准就达到了50元/月。有的显示北京物价极低,10多元钱就能养活一家。把我也搞蒙蔽了,为了方便。我就按电视剧里面的物价来)。
何大清吃完晚饭正准备倒水洗脚睡了,前院就传来打锣的声音。闫埠贵的声音也响起。
“开会了,都来前院集合了”。
前院里,军管会蒋燕同志带着另外两个同志站在前院中间,四合院不多的住户围在一起。易中海和吴敏搀扶着拄着拐杖的聋老太太。何大清,许富贵和杨劲竹他们站在杨劲竹家的走廊下。
“咳.....咳.....”蒋燕清了清嗓子。今天晚上跑了5个四合院了,嗓子有点遭不住。
“同志们,根据上级指示: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对四九城内的人员进行划定成分。每位居民都要划分,城市户口分为,革命干部,工人,城市贫民,小业主,资本家等。农村户口还是贫,中,富农和地主,同时在农村分了土地的就回农村务农,不想回农村的就退回土地”。
“在我们院子里,有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