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所言:“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不深入观察,就容易被数据表象牵着走,沦为“用高精度设备测量错误问题”的徒劳。
(二)闻:在声音中辨真意
“闻”是倾听的学问,既要听显性表达,更要听隐性需求。商业世界的很多问题,本质是“需求错配”——企业自以为的“用户痛点”,未必是用户真正的渴望。乔布斯曾说:“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放在他们面前。”这句话的深层逻辑,正是强调要超越用户的“直接表述”,倾听他们未说出口的潜台词。
小米初创时,为解决“智能手机价格虚高”的问题,雷军没有急着定价,而是带领团队泡在论坛里,“闻”了近10万条用户留言。用户说“手机续航差”,背后是对“高性能与长续航平衡”的需求;用户说“系统广告多”,本质是对“尊重用户体验”的渴望。这种深度倾听让小米在MIUI系统开发中精准击中痛点,最终用“高性价比+用户参与感”打开市场。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言:“市场调研不是问用户想要什么,而是理解他们为什么需要。”“闻”的关键,是建立“需求翻译器”,将碎片化的声音转化为结构化的根源问题。
(三)问:以追问破迷雾
“问”是溯源的利器,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让问题从模糊走向清晰。丰田的“5Why分析法”正是这一智慧的体现:对一个问题连续问五个“为什么”,往往能穿透表象触及核心。有一次,丰田生产线因机器停机停摆,工人报修“机器过载跳闸”。第一个Why:机器为何过载?因为轴承润滑不足。第二个Why:润滑为何不足?因为润滑泵未按时供油。第三个Why:泵为何未供油?因为泵轴磨损松动。第四个Why:轴为何磨损?因为杂质进入泵体。第五个Why:杂质为何进入?因为过滤器失效未及时更换。五个追问后,解决方案从“更换保险丝”变为“建立过滤器定期更换制度”,从根本上避免了重复故障。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推行“问题溯源会”时强调:“不要满足于第一个答案,优秀的管理者要像剥洋葱,直到剥出最里面的核心。”华为曾在海外市场遭遇“客户投诉响应慢”的问题,最初归因于“时差问题”,但通过追问发现:时差只是借口,真正的根源是“海外服务团队权限不足,需层层上报审批”。最终华为通过“授权下沉”改革,让一线工程师拥有70%问题的即时决策权,投诉率下降60%。“问”的核心是打破“思维惰性”,拒绝用“表面原因”掩盖“系统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