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长达6年的诉讼,双方互免专利费,华为可使用苹果的部分软件专利。
- “专利布局”的前瞻性:在6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提前布局,2023年申请6G相关专利1.2万项(占全球20%),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合作制定6G标准,确保未来话语权。
- 应对“专利流氓”的“防御体系”:成立“知识产权部”(500名律师和专利代理人),2023年发起专利侵权诉讼32起(胜诉率85%),同时通过“专利池”(如Avanci 5G专利池)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抵御恶意诉讼,降低中小企业的专利授权成本。
五、君臣佐使:华为的“分布式作战体系”
华为的组织架构,是“任正非定战略,轮值CEO抓执行,专家团队赋能力,一线团队打冲锋”的扁平化网络。这种“去中心化”的体系,让其在规模超20万人的情况下,仍保持“小公司的敏捷”。
1. 君:任正非——战略的“定海神针”
任正非作为华为的“精神领袖”,从不干预具体运营,却用“危机预警”和“方向指引”,为华为校准航向:
- “底线思维”的战略定力: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提出“冬天来了”,推动华为剥离非核心业务(如电源、终端),聚焦通信设备;2019年美国制裁初现时,启动“备胎计划”,要求“所有美国技术都要有替代方案”;2022年全球经济下行,提出“活下去是最高目标”,砍掉10%的低效业务(如消费电子中的低端平板)。
- “开放包容”的决策哲学:主张“炸开金字塔”,鼓励“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华为的“2012实验室”(预研部门)拥有“预算自主权”,可投入5%的营收探索“看不懂的技术”(如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任正非说:“即使99%的投入失败,只要1%成功,就可能改变未来。”
- “灰度管理”的平衡艺术:在“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间找平衡——既强调“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又反对“闭门造车”(继续与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在非敏感领域合作);在“狼性文化”与“员工福祉”间找平衡,推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最高201万元吸引顶尖人才),同时建设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员工生活区),缓解工作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臣:轮值CEO与业务BG总裁——战略落地的“操盘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