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的日子里,一家人围绕着新规划开始忙碌起来。张雯清首先和父亲张安宁一起,对扩大规模的各项细节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坐在书房里,面前铺满了各种资料和图纸。
“爸,你看,我把周边几个可能适合做场地的地方都做了详细调查。”张雯清指着地图上标记的几个位置说道,“这个地方在城东,交通便利,离原材料供应地也近,但租金相对较高;这个在城北,场地够大,租金适中,可周边配套设施不太完善。”
张安宁仔细看着资料,沉思片刻后说:“交通便利确实很重要,能节省不少运输成本。但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可能会给工人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咱们再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随后几天,父子俩亲自去实地考察了这些场地。在城东的那块场地,他们看到场地紧邻公路,货车进出十分方便,但走进场地内部,发现空间布局不太合理,需要大改,这又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
“雯清,这个场地虽然交通优势明显,但改造费用太高,而且空间布局改造起来也麻烦,咱们再看看其他地方吧。”张安宁说道。
在城北的场地,他们发现周边确实缺乏生活设施,最近的商店都在几公里外。这意味着如果工人集中在这里工作,生活上会有诸多不便。
“看来这个地方也不太合适,咱们继续找吧。”张雯清有些无奈地说。
经过反复比较和权衡,他们终于在城西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场地。这是一个闲置的旧工厂,面积宽敞,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稍加改造就能满足生产需求。而且它位于城郊,租金相对合理,旁边还有一条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爸,你看这个地方怎么样?租金在预算范围内,交通方便,改造起来也相对容易。”张雯清兴奋地说道。
张安宁四处查看了一番,点头说道:“嗯,这个地方不错,周边配套设施虽然不是特别完善,但好在交通方便,工人上下班和采购物资都还比较容易。就选这里吧。”
与此同时,母亲胡晓莲和妹妹张悦也没闲着。她们开始对现有的编织业务进行详细梳理,统计编织工具、原材料的数量以及现有产品的库存。
“悦悦,你把编织用的草按照种类和质量分一下类,看看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先备用。”胡晓莲一边整理一边说道。
“好的,妈。我觉得咱们这次扩大规模,是不是可以多进一些质量好点的草,这样做出来的手工艺品品质会更高。”张悦建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