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的身躯回家。他的双手因为长期劳作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脊背也因为生活的重压而微微弯曲。还有村尾的赵婶,丈夫生病卧床多年,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肩上。她既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的吃喝拉撒,又要忙着地里的农活,农闲时还得去山上采些草药,走街串巷地卖点钱补贴家用。生活的压力让她原本乌黑亮丽的头发过早地染上了白霜,脸上也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尽管大家日子过得如此艰辛,但邻里之间关系却都很融洽,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哪家缺了米面粮油,邻居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主动送一些,从不会计较得失;哪家有了重活累活,只要一声招呼,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事,赶来一起帮忙。前阵子,赵婶家的屋顶漏雨,村里的青壮年们自发组织起来,纷纷拿着工具,爬上屋顶,帮她把屋顶修缮得严严实实。这种淳朴的邻里情,就像冬日里的炭火,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也让张雯清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那是一种在繁华都市中难以寻觅的真挚情感,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与互助。
王大爷磕了磕烟袋,继续说道:“雯清啊,你知道为啥咱们村子一直富不起来吗?咱这地方虽说土地还算肥沃,可大家伙儿种地就靠祖上传下来的那点法子,收成也就那样。要是能有点新法子,说不定日子能好过些。”
张雯清眼睛一亮,说道:“王大爷,我在书上看到过,外面有种新的种植技术,能让庄稼长得更好,产量更高。等我学好了,回来教给大家。而且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也高,要是能引进来就好了。”
李奶奶在一旁接口道:“真有那么好的东西?可咱村子这么穷,能引进来吗?”
张雯清思索了一下说:“李奶奶,我觉得可以先试着找村里有见识的长辈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凑点钱,先小规模地试试。要是真有效果,再想办法扩大规模。说不定以后咱们村子靠着这些新技术、新品种,就能富裕起来。”
王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这娃想法挺好,就是不知道那些新技术难不难学。咱村子里的人大多没什么文化,怕学不会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大爷,不难的。我学了之后,可以慢慢教大家,一步一步来。而且现在还有广播,有些农业知识也能从广播里听到,大家可以一起学习。”张雯清信心满满地说道。
小明在一旁听得入神,拉着张雯清的手说:“雯清哥,等我长大了,也和你一起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