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舒坦地看儿孙耍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日子,真像是……真像是圣君陛下给咱庄稼人加了件厚袄子,暖和!”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西市的“胡风”愈加热烈。
“胡姬酒肆”门前,高悬的彩灯和西域风情的毯子格外醒目。
酒肆内,烛火通明,觥筹交错。
皮肤白皙、高鼻深目的西域胡姬,身着轻薄的舞衣,脚踝系着金铃,随着羯鼓和琵琶的急骤节奏,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场中飞旋起舞。
腰肢曼妙,眼波流转,引得满堂喝彩。来自唐羌的豪商,解下腰间的镶金匕首拍在案上,大声呼喝着侍者添酒。
几个刚领了丰厚饷银的府兵校尉,面红耳赤地划着时下的“酒拳”。
几个远道而来的贵霜学子,则略显拘谨地坐在角落,好奇又兴奋地打量着这异域风情。
隔壁的樊楼灯火辉煌,庭院里停满了装饰华贵的马车,显然有贵人夜宴。
隐约可闻觥筹交错间夹杂着吟诗作赋之声,间或几声清越的箜篌拨响,为这喧嚣的夜增添了几分雅致。
邸店高耸的望楼上,值夜的守卫抱着刀剑,警惕地扫视着下方流光溢彩的街市。
当西市的喧嚣渐渐沉淀,长安城千百个里坊中,点点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寻常巷陌的安宁。
务本坊的一处小院内,油灯如豆。
刚从将作监下值的年轻木匠阿成,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木屑,正兴奋地向妻子展示着今日的工钱——几串沉甸甸的“昭武通宝”。
妻子小心翼翼地数着,脸上绽开笑容。
“这下好了,给阿爷抓药的钱有了,还能扯几尺细布,给囡囡做件新袄过冬。”
墙角,他们的女儿正趴在矮几上,就着灯光,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坊学里夫子教的【急就章】字帖,神情专注。
隔壁传来朗朗读书声,是里坊新设的“劝学所”里,一位年迈的落第秀才,正义务为坊中孩童讲解【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稚嫩的童声整齐地跟读着,在静谧的坊巷中回荡。
更夫沉稳的梆子声由远及近,“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平安无事喽——!”
巡街的金吾卫小队,手持长戟,腰悬灯笼,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青石巷。
灯笼暖黄的光晕,在夜色中晕开一小团一小团的安宁。偶有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