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够正?还是怕他那双眼睛太毒,看穿了你们‘投效’清流背后,也未必就干净的心思?!说到底,你们和我曹大章,又有何本质不同?!不过是一个选了严家,一个选了徐家,都自诩高明罢了!五十步笑百步,装什么清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大章!你!”殷士儋和梁梦龙被这番诛心之论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煞白,却一时语塞。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殷士儋和梁梦龙脸上的激愤,也让他们哑口无言。
雅间内再次陷入死寂。
他们当然想过陈恪。
这位年轻的靖海伯,状元出身,战功赫赫,圣眷优渥,更以“孤臣”姿态不依附任何派系,正是他们这些有抱负的年轻士子心中理想的“明主”形象。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无论他们通过何种隐秘的门路递话、投帖,甚至想方设法托关系,得到的反馈都只有一个:靖海伯府闭门谢客,陈大人忙于公务,概不见外客。
陈恪像一块毫无缝隙的磐石,将所有试图“提前投效”或“寻求关照”的门路都堵得死死的。
他的姿态无比明确:考场见真章。
曹大章这诛心之言,精准地戳中了他们心中那点隐秘的、未能如愿的尴尬和一丝难以言说的羞惭。
他们并非不想走陈恪的门路,而是根本走不通!
这让他们之前的辩解,在曹大章看来,显得格外虚伪。
温应禄看着众人反应,尤其是殷、梁二人的沉默,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失望,但更多的是对陈恪此举的认同与一丝敬意。
而陈谨,这位只知圣贤文章的书呆子,此刻才后知后觉地瞪大了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终于忍不住。
陈谨怯生生地小声问道:“诸位…诸位兄台…你们…你们在说什么?什么严府?什么徐阁老?什么靖海伯?这…这与科考文章有何干系?圣人之道,不是教导我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吗?这…这私下拜会,岂非有违圣人训导?”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诡异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充满了纯粹的不解和困惑,像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心头。
让这场因利益与立场而起的激烈争吵,显得更加讽刺和悲哀。
曹大章看着陈谨那茫然无辜的脸,再看看其他人或愤怒或羞愧的表情,突然觉得无比荒谬和疲惫。
他猛地一拂袖,将面前的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