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桶内被点燃的可燃物。抄起干粉灭火器,一气呵成完成“提、拔、握、压”的操作口诀,动作行云流水。“瞄准火焰根部!保持安全距离!扇形扫射!” 白色的干粉瞬间如瀑布般覆盖火舌,将其无情吞噬。同时,他迅速指向另一处“火点”:“水基灭火器!上!注意防止触电!” 强调不同火源(特别是电器附近)的灭火器选择关键,一丝不苟。
疏散引导: “疏散组!引导人员向C区紧急集合点撤离!注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现场提供了湿润的布条模拟),低姿前进!照顾好特殊人群!” 几名保安队员立刻化身冷静的引导员,手持强光手电,在浓烟中用清晰、镇定的口令指引着由其他队员扮演的、故意表现出慌乱惊恐的“居民”:“这边!弯腰!跟我走!不要推挤!老人和孩子优先!” 他们尤其关注到扮演行动不便老人的队员,几乎是半搀半抱地将其带离危险区域。疏散路线被提前规划并演练多次,避开了主通道可能的拥堵点,如同一条在迷雾中延伸的安全绳。
警戒与联络: “警戒组!封锁B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引导消防车(由一辆工程皮卡模拟)进入最佳位置!随时报告外围情况!” 保安队员迅速拉起警戒带,如同拉起一道无形的防线,并用对讲机保持与中心及“消防车”的实时联络,信息流从未中断。
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名扮演“被困人员”的队员藏匿在板房角落,故意制造困难。负责搜索的队员在烟雾中有些迷失方向。林野通过对讲系统冷静提示:“注意房间结构!留意呼救声!利用热成像仪(道具)辅助搜索!” 最终,这名队员被成功“救出”,由待命的医疗组(同样由保安队员轮换扮演)进行模拟的窒息急救(CPR演练)和转移,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灭火环节,一名新队员过于紧张,拔掉保险栓后差点将灭火器喷口对准自己人,幸亏旁边的老队员眼疾手快予以纠正。林野抓住这个机会,待火势“扑灭”后,立即在现场进行了简短却关键的复盘:“细节决定生死!操作流程必须成为肌肉记忆!面对恐慌,专业技能就是你唯一的盔甲!”
火灾演练的硝烟(模拟)尚未完全散去,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基地的广播系统突然发出低沉、持续的地震警报音效,同时伴随着剧烈的、模拟建筑物摇晃的音响效果(通过大功率低频音响实现),地面虽未真正摇晃,但那逼真的声效和视觉信号(屏幕上模拟的剧烈震动画面)足以令人心头一紧,仿佛置身于地壳的震颤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