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67分贝!这已经是严重扰民了!”检测工程师也面色凝重地确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野将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录音、录像、检测报告、居民签名按捺手印的联名诉求书,整理成厚厚一沓材料,装订得如同正式的法律卷重,沉甸甸的。他没有仅仅依赖网络或邮寄,而是亲自跑腿,将投诉材料递送到区环保局信访办、市环保局在线投诉平台、市长信箱实体信箱、以及本区人大代表之家办公室。在环保局信访办,接待人员看着那厚实的材料,听着林野条理清晰、情绪克制却又饱含力量的陈述,态度也认真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林队长,您反映的情况这么具体详尽,这事儿我们一定会立案跟进调查!”
与此同时,林野组织了居民代表,指导他们如何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他帮助几位文笔好的居民起草了措辞严谨、有理有据的《致市长的一封信》,详细描述了噪音污染的现状、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前期沟通的无效,以及居民们迫切的解决愿望。信件通过网络平台和传统邮寄双渠道发出。他还动员了受噪音影响最深的几位居民代表(包括那位退休老教师、备考研究生和年轻妈妈),报名参加区里即将举行的关于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听证会,并协助他们准备发言提纲,强调“宁静权”是人居环境的基本权利,企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周边居民健康福祉为代价,字字铿锵。
“宏达厂噪音扰民”事件,迅速从社区矛盾升级为区域性的公共环境议题。区环保局的执法队伍在一个深夜突袭宏达厂,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厂界噪声实地监测,结果证实了林野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面对铁证,冯厂长再也无法狡辩,额头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环保局当场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措辞严厉:责令宏达厂在十五天内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逾期未完成或整改不到位,将面临巨额罚款及停产整治!区里的听证会上,居民代表们声泪俱下的控诉和展示的实物证据,引发了媒体关注和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在政策法规、执法威慑和舆论谴责的三重压力下,宏达厂终于低下了那颗高傲的头颅。他们紧急聘请了声学专家团队进驻。专家们仔细勘查后,开出了“药方”:在产生巨大冲击噪声的冲压设备底部加装高性能减震气垫和隔振平台,如同给巨兽穿上了“消音鞋”;在高速运转的打磨设备外围加装全封闭式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