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回点本;堆积如山的旧书,他们一本本翻捡,能看的,擦干净,捆扎好,准备做成教室里的“书墙”;其他的杂物,能扔的扔,能卖的卖,能回收的回收。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制服,脸上沾满了灰尘,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两百多本旧书,经过他们的整理,变成了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把墙面仔细清洗,铲掉霉斑,刷上洁白的乳胶漆。林野还联系了美院的学生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在洁白的墙面上,精心彩绘了一幅幅以“夕阳红”为主题的壁画,有青山绿水,有花鸟鱼虫,还有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的温馨场景,色彩明快,充满了生机。
整个过程中,林野像个总指挥,哪里需要人手,哪里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他甚至自己动手,修补了几把还能用的旧椅子。最后算账的时候,物业经理都惊呆了——原本预算需要几万块的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只花费了区区几千块,主要用于电线的安全改造和空调的加装,硬生生省下了90%的预算!那间废弃的仓库,在他们的手中,脱胎换骨,变成了明亮、温馨、充满希望的学习殿堂。
挑战二:让耄耋遇见青葱
仓库改造好了,教室也布置一新,接下来就是招生和招聘教师了。林野在社区公告栏贴出了招聘教师的通告,几天过去了,却鲜有人问津。他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观念上。社区里的退休老人很多,但让他们主动走出家门,去教别人东西,似乎还缺少那么一点动力和信任。
林野开始逆向思考。他想起社区里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老人们,他们本身就是一座座“活着的宝库”。为什么不能“银发教师教银发”呢?这个想法让他眼前一亮。他立刻翻出了社区的人才库档案,那里面记录着许多老人的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他像寻宝一样,仔细地翻阅着每一份档案,寻找着那些可能成为“宝藏”的人。
他先找到了周老,一位退休多年的美院教授,擅长工笔画,尤其以花鸟见长。周老住在小区里,平时深居简出,但他的画却时常在社区小报上刊登,备受好评。林野第一次登门,周老有些拘谨,只是淡淡地听着,并未明确答应。林野没有气馁,他隔三差五地带着自己从工作中观察到的社区趣事、老人们的学习热情去拜访,慢慢地,周老的态度开始软化。第二次,他婉转地表达了希望周老能担任工笔画课程的老师的意愿,周老沉吟了片刻,说:“小林啊,我老了,怕教不好。”林野赶紧说:“周老,您谦虚了!您的画我们都看在眼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