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脸,想起李铭分发政审表格时那理所当然的姿态。一股混杂着愤怒、不甘和巨大荒谬感的洪流在胸腔里冲撞。他需要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徒劳的挣扎!
他的手下意识地伸向口袋里的道尺。冰凉的金属外壳入手,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他需要一个目标!一个能让他暂时摆脱这令人窒息的无力和边缘感的焦点!
目光扫过桌面,落在昨天那份被赵明远“晚点”签字、最终送去了财务科的差旅报销单上。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脑海——量化!量化这该死的、无处不在的流程损耗!
他握紧道尺,意念前所未有的集中,一个清晰的指令在脑海中轰鸣:“目标:局机关通用报销审批流程。节点:申请人提交 -> 科室证明人签章 -> 科室领导审批 -> 财务初审 -> 财务复审 -> 出纳支付。量化指标:平均单节点滞留时间、平均流程总耗时、关键节点效率波动方差!”
嗡——
道尺狭长的黑色屏幕上,细小的光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闪烁、连接!瞬间,一个远比上次追踪文件流转复杂数倍的动态流程图被构建出来!六个节点如同六个闪烁的灯塔,由代表数据流的光带连接。屏幕下方,淡蓝色的数据流瀑布般倾泻而下:
【节点1(申请人提交):平均滞留 0.5小时】
【节点2(科室证明人):平均滞留 3.2小时 波动方差↑↑ (峰值8.5小时)】
【节点3(科室领导审批):平均滞留 11.7小时 波动方差↑↑↑↑ (峰值>24小时)】
【节点4(财务初审):平均滞留 2.1小时】
【节点5(财务复审):平均滞留 1.8小时】
【节点6(出纳支付):平均滞留 0.3小时】
【流程总平均耗时:19.6小时】
【关键瓶颈节点:科室领导审批(效率波动方差严重超标)】
【预估流程损耗(时间/效率):42.3%】
冰冷的数据,精准地撕开了报销流程温情脉脉的效率面纱!那刺眼的“19.6小时”平均耗时,“42.3%”的损耗率,尤其是科室领导审批节点那高耸的“11.7小时”平均滞留和触目惊心的“波动方差↑↑↑↑”,像一把把精准的手术刀,将赵明远们利用审批权进行无形“权力延时”的把戏,解剖得淋漓尽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