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尝试改变扫描范围,调整参比电极的位置,甚至更换了工作电极。曲线依旧平滑,仿佛那些隐藏的东西,只是在进行着某种顽强的抵抗,不愿意轻易暴露自己。林野的眉头越皱越紧,挫败感如同潮水般涌来。难道OMEGA的技术真的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们能在微观尺度上做到如此精密的控制和伪装?
就在林野几乎要放弃这种常规扫描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OMEGA的行事风格,充满了诡异的比例关系和符号暗示。他们之前利用304不锈钢微粒,其表面氧化层厚度0.3微米,与刘成审批文件的厚度0.3厘米形成了1:的比例。这个比例关系,如同一个无形的密码,隐藏在他们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中。那么,这个伏安扫描,是否也隐藏着类似的“钥匙”?
他开始回忆所有与刘成、与K78-237相关的细节。刘成签字的速度?审批流程的时间?K78-237的编号?一个数字浮现在他脑海中——0.2。刘成签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每秒0.2厘米。这个数字,与之前发现的0.3微米/0.3厘米的比例,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那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却如出一辙。
林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立刻将扫描速率精确调整到20毫伏每秒。这个数值,是0.2厘米/秒的100倍。这更像是一种直觉,一种对OMEGA行事风格的猜测,而非严谨的科学推论。他按下确认键,重新启动扫描。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每一秒,屏幕上的曲线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林野的呼吸几乎停止,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那条不断延伸的伏安曲线。
初始阶段,曲线依旧平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林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这次又错了?OMEGA的伪装,真的无懈可击?
然而,就在曲线进行到大约第7圈扫描,电压扫描到+0.25伏特附近时,异变陡生!
在原本应该平滑过渡的区域,一个尖锐、突兀的氧化峰,如同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骤然刺破了曲线的平静!这个峰形对称,峰高尖锐,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圈扫描中,它精准地重复出现,重现性极好,仿佛是刻印在曲线上的一个烙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还有!”林野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第二个窃听机制。他立刻调出高分辨率的放大功能,将这个异常峰的区域放大到极致,同时启动了探伤仪内置的成分分析模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