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凉的是,这个92%的替换率,竟然与一份他偶然看到的内部评估报告中提到的“刘成在K78-237路段安全审批流程中的决策影响力权重”高度同步!那份报告是他在一次系统漏洞扫描中意外发现的,当时并未深究。现在想来,审批权的影响力,直接转化成了对安全数据的抹杀力度。刘成,这个在审批文件上签字、在安全流程中拥有巨大话语权的男人,他的影响力,竟然以一种如此诡异的方式,烙印在了这些被篡改的数据上。他不是简单的失职,他是在主动、系统性地掩盖真相,为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
基因库重建的过程,如同在OMEGA伪造帝国的核心引爆了一颗炸弹。重建程序刚一完成,探伤仪内部立刻响起凄厉的警报!尖锐的蜂鸣声划破了控制室的寂静,灯光也开始急促地闪烁。OMEGA预先埋设在系统深处的基因编辑防御系统,如同被惊动的毒蛇,被彻底激活了。
日志信息如瀑布般在屏幕上滚动,林野的眼睛死死盯住其中一行行关键信息。超过237种不同的基因编辑工具(包括之前他遭遇过的Cas9, Cas12a, ZFN, TALEN, siRNA生成器、转座子引擎、报告基因载体等及其变体)被同时唤醒,如同被激怒的蜂群,疯狂地扑向刚刚重建好的、代表真实伤损的“基因库”数据链!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销毁这些“异端”的真实数据,维护伪造帝国的“纯洁”。
攻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有的像精准的分子剪刀,试图剪切、破坏真实基因链上的关键节点;有的像狡猾的分子胶水,试图在真实基因链上粘贴伪造的、无害的片段,将其“同化”;有的像沉默的杀手,释放出沉默RNA,试图让真实基因链上的关键信息无法表达;有的像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利用转座子机制,试图将真实基因片段搬运到数据“垃圾场”;还有的像染色剂,释放出报告基因,试图用虚假的“健康”信号覆盖真实的“病态”信号……
237种工具,每一种都针对不同的数据结构和攻击点,协同发起饱和攻击,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御火力网。屏幕上的“真实链”开始出现闪烁、断裂、甚至被覆盖的迹象。重建的基因库,在攻击下岌岌可危。
更可怕的现象发生了。由于真实基因链与伪造基因链在结构上形成完美的镜像对称,当它们共存于系统并高速处理时,引发了剧烈的数据共振 (Data Resonance)。这就像两个频率完全相同的音叉相互靠近,一个被敲响,另一个也会随之振动。两种相反的数据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