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站在实验室中央,如同一位即将揭开古老谜题的考古学家。空气中弥漫着精密仪器特有的、淡淡的臭氧味和金属冷香,四周是幽蓝的LED指示灯和全息投影构成的流光溢彩,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某种潜藏的、令人不安的寂静。这种寂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被一种过于规律的、单调的“嗡嗡”声填满——那是探伤仪散热风扇运转的声音。
这声音,在往常的实验室环境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天,林野的耳朵却异常敏锐。他目光如电,紧锁着那个位于探伤仪顶部的、看似普通的散热风扇。那风扇平稳地旋转着,叶片切割空气,发出持续而单调的噪音。然而,林野听到的,却不仅仅是噪音。
在那持续的“嗡嗡”声中,似乎夹杂着一种极低沉的、不易察觉的脉动。它像脉搏一样,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在空气中荡漾,与风扇主频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却又泾渭分明。起初,林野以为是自己的神经紧张,或是设备运行产生的某种正常谐波。他甚至走开了几步,试图用距离来确认这声音是否真实存在。
但当他再次靠近,那低沉的脉动便如同附骨之蛆,清晰地钻入他的耳膜。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一种强烈的预感攫住了他——这声音不对劲。
他快步走回风扇前,目光锐利如鹰隼,仔细观察着风扇的每一个细节。风扇本身是标准的工业设计,四个扇叶均匀分布,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防尘网。但林野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表面。他蹲下身,调整角度,试图从不同方向观察风扇的旋转轨迹。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诡异的现象进入了他的视野。风扇的扇叶角度,似乎并非按照标准的流体力学最优设计来安装。它们呈现出一种刻意调整过的、近乎诡异的对称性。每一片扇叶的倾斜角度都微微偏离了标准值,形成了一种不自然的、却又带着某种精密计算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在追求效率的散热系统中,是毫无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效率低下的。
林野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伸出手,隔着防尘网,感受着风扇运转时传来的震动。震动感很轻微,但林野却能清晰地分辨出,在那主要的震动频率之外,还叠加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又异常稳定的低频震动。这频率……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数字——1.5Hz。
那是他在调查OMEGA公司提供的铁路数据时,在106章的加密文件中发现的那个诡异的震动频率基准值。当时他就觉得这个频率极不寻常,它低得足以模拟某些地质活动,又高得足以被特定的接收设备捕捉。而现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