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和手底下的皇城司才有能力将那么多的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进皇宫。
只是他这一步棋走的太快了些,反而弄巧成拙。
毕竟他能够在内宫宰了太子,也就能干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刚才徽宗对于元嗣就是一个不动声色的考验。
他跟赵楷交往过,但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会太多。
所以除了皇城司,徽宗肯定有别的眼线。
童贯按照以往的表现是站在太子这边的,现在他统领的大军还在路上。
汴梁城内和周围大营里的禁军一共剩了不到两万人,还多数是残兵败将。
如果童贯听了太子遇袭的消息,突然发难,要有一个人来防住他。
徽宗心里杨元嗣就是最好的人选,他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却是有目共睹。
最好的结果就是杨元嗣跟高俅一样,不管太子还是郓王,只忠于官家。
杨元嗣是童贯提携起来的,但是给出的回答却是忠于徽宗的意思。
所以官家才会许诺他高官厚禄,给他解决现实的军饷和粮草问题。
这里面的道理要是放在一年前,杨元嗣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的,现在却是一点就透。
当然这些话他也不能对赵金儿明说,公主虽然聪明,但是这些人都是她的至亲,反而当局者迷了。
杨元嗣安慰道:“自古以来,生在皇家都是这个下场,相信官家会妥善处理。”
赵金儿难得露出软弱的一面,掩面哭泣。
杨元嗣踏上几步,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
旁边的太监和宫女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赵金儿反应过来,将元嗣推开,说道:“你先回去吧,我有空儿去找你。”
杨元嗣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带着花鲁二人走了出来。
还没有出宫门,王恩从后面追了上来,给了他一块出入宫门的腰牌。
杨元嗣回到军营,选了两个机灵的都尉,跟着殿帅府的虞侯去领军饷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二百多禁军和刑部的官员来到了军营。
方腊早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自己的命运,他坦然自若的上了囚车,甚至还有闲暇跟元嗣挥手道别。
杨元嗣想起了这些天跟他聊过的那些话题,心情变的十分沉重。
等这些人走后,杨元嗣将花荣叫到了身前。
征讨方腊让他学到了很多,也坚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