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说道:“叔父不愿留下,我不勉强,多方朝贡的事,我会安排在岁末。”
他给谢安留出了足够的退场时间,免得事情撞到一起,大家都很难堪。
早些体面离开,谢安不用担心名声受损,王凝之也不用背上逼迫谢安归隐的罪名。
谢安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去吧。”
王凝之起身告辞,走到门口,不甘心地回头问了一句,“若是我强求,叔父会留下来吗?”
谢安愣了下,笑道:“叔平,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有我在,反而不好处理。”
王凝之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带着郗超离开了。
郗超一言不发地旁观了这场对话,这时才说道:“谢安石太聪明了,他选择了让大家都心安的做法。”
“就是有点可惜,”王凝之叹道:“他有宰辅之才,却无宰辅之志,风流俊逸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郗超没有王凝之这个体会,不以为然道:“世间之才如过江之鲫,因时因势而已,没什么好可惜的。”
王凝之笑了笑,“你说得对,是我有些执念了。”
郗超问道:“谢安石离任,扬州你打算交给谁?”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王凝之笑着指了指他,“别的地方我不能放你离开,但扬州你还是可以接手的。”
郗超并不推辞,说道:“也好,反正有你在皇城,我便去西州城坐镇。”
“不用,你将刺史府搬进皇城,”王凝之摇摇头,解释道:“我未必能一直待在京城,你早点搬进去,方便替我盯着宫城里的动静。”
西州城作为建康的卫星城,其实军事上的意义更大,但眼下王凝之接管了禁军,又控制了石头城和下游的京口,西州城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郗超答应下来,笑道:“反正建康马上就不是都城了,确实不用搞这些特殊。”
“没那么快,”王凝之苦笑道:“辽东的战事虽然顺利,但河东那边遇上点麻烦,秦国增兵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等幼度攻克燕都平阳,再谋取封国的原因。”
桓石虔离开后,晋军的行动停滞了一段时间,秦国趁机从龙门渡增兵,由吕光领兵五万进驻了蒲阪和黄河沿线,秦军在河东的总兵力达到近十万,而且苻融还陈兵冯翊郡,随时可以增援河东。
晋军失去了最佳的进攻机会,只能重新寻找时机。
郗超安慰道:“幼度已经夺取半个河东郡,稳住了阵脚,又有数州兵力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