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京口老兵过来。
王羲之也担心,但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只在自家部曲里挑了两个机灵的,让儿子一并带上。
王凝之不过是个府掾,相当于幕僚,大部分时候都呆在桓温边上,不然这对父母指定要给他配上一队亲兵。
没办法,家里条件就是有这么好。
临行的那天,在京城的王家五兄弟一直将他送到石头城。
王凝之拿出一副兄长的派头,嘱咐道:“阿弟们在京中要多孝顺耶娘,多读书习字,不要染上那夸夸其谈的毛病,也不要傲气凌人,给家里惹事。”
说着指了指老五徽之,“尤其是你,不要太任性妄为了。”
没有被点名的四人一脸窃笑。
王徽之撇撇嘴,“过阵子我就回会稽去,京城太无趣了。”
王凝之拍了拍偷笑的老七献之,“还有你,年纪最小,却最为高傲,得罪人也不自知。”
笑容瞬间凝固的王献之嘟囔道:“知道了,阿兄。”
王凝之点点头,不再多说,带着四名护卫,上了等候已久的客船。
从建康去江陵,是溯游而上,花费的时间肯定比骑马多,但胜在舒适,王凝之也正好熟悉下四名随从。
大舅郗愔送来的两人,唤作郭宝、李寿,年纪在四十上下,是王凝之的外公郗鉴招募的流民后代,早年还参加过与后赵的战争,郗鉴去世后,他们退出行伍,成为郗家部曲;
王羲之安排的两人,叫姜顺和刘桃棒,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上一代便是王家的部曲,不过没上过战场,属于有事负责跑腿,没事就是佃户的那种。
王凝之问清情况,不得不佩服父母的默契,这不就是两个人负责打斗,另两个负责带王凝之跑路的配置。
王家的二人,王凝之兴趣不大。
郗家送来的郭宝和李寿,对他则很有价值,毕竟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王凝之都没见过这个时代的战争。
所以一路上,王凝之都在向这二人了解情况,像是兵种比例,武备配置和一场具体战事前前后后的过程,他都想知道。
史书上记载的战争,大多只是寥寥数语,还主要集中在双方将领身上,而眼前的这两人,却曾直面砍向自己的兵刃,体会自然大不一样。
郭宝话比较少,一般是李寿回答问题,有疏漏的地方郭宝才会补充。
部曲属于世家大族的的私人武装,在他们来到王凝之身边时,他们的父母妻儿便被送到了会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