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而在炼邪存正。我等愿开山辟路,送圣僧西行。"
但见万千荆棘自动退避,藤蔓蜷缩成道,八百里荆棘岭竟现出一条三丈宽的康庄大道,两旁草木垂首,如夹道相迎。道旁古木枝叶相击,竟发出金石之音,仿佛在演奏欢送神曲。唐僧合十致谢:"老仙长盛情,贫僧没齿难忘。" 红孩儿对唐僧道:"圣僧前路尚有狮驼国三妖作祟,那青狮、白象、大鹏雕已得混沌残息,不可轻敌。"
悟空闻言大笑,金箍棒在掌心旋转:"来得好!老孙正愁取经路太平,这几个魔头正好活动筋骨。" 八戒揉着肚子道:"但愿他们备下美酒佳肴,老猪可饿不得。" 沙僧苦笑道:"二师兄,先顾着降妖吧。"
临别时,杏仙捧来一篮杏花仙露,羞怯道:"童子若不嫌弃,可带些路上解渴。" 红孩儿接过,忽觉露水中隐含木德精元,点头致谢:"仙子善自保重,待取经功成,必来观瞻荆棘岭盛景。" 杏仙目送众人远去,指尖轻轻抚过被真火淬炼过的灵台,眉间黑气尽褪,眼中重焕清明。
一行人重新上路,红孩儿踏风火轮腾空,回望荆棘岭已恢复葱郁,劲节公等木仙在云端遥遥作别。他忽然想起在碧波潭三圣点化时的话:"火德之妙,在收放之间。" 今日以火炼邪而不毁草木,正是应了这个 "度" 字 —— 火可焚魔,亦可生暖;可开天辟地,亦可润物无声。
夕阳西下,荆棘岭的影子被拉长,红孩儿的火莲在天际划出一道流光。他知道,前方的狮驼国必有恶战,但经过木仙论道,他对火德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 真正的火灵之道,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理服心,以善化恶。就像此刻掌心的金莲火焰,既不暴戾,也不柔弱,只是以最恰当的温度,等待着照亮众生的那一刻。
当夜幕降临,取经队伍已行至荆棘岭边缘。八戒忽然指着前方惊呼:"师父快看!那是什么?" 但见远处山峦间妖云密布,隐隐有狮吼象鸣,正是狮驼国的方向。红孩儿的火眼金睛早已看清,只见那妖云之中,青狮的鬃毛、白象的象牙、大鹏的金翅若隐若现,周身缠绕着混沌黑雾,分明是吸收了九头虫残魂的魔气。
"圣僧,前方便是狮驼国了。" 红孩儿踏着火莲落在唐僧马前,玉斧在腰间微微发烫,"此去或有恶战,但火焰所过,必留生机。" 唐僧点头,九环锡杖轻点地面:"善哉,善财童子,我等便借你火德之光,破这混沌迷障。"
夜色渐深,一行人朝着妖云密布的方向继续前行,火莲的光芒,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