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号航母战斗群携同3艘"俾斯麦Ⅱ"级巡洋舰、8艘U-XXI级潜艇,在大西洋进行跨洋作战演练。新型万吨级战列舰"兴登堡"号下水,其装备的8门406毫米主炮搭配自动装弹机,每分钟可发射12枚重达1.2吨的炮弹,火力密度超越二战时期的任何战舰。
三、科技领域的代际突破
"瓦尔基里"卫星计划进入组网阶段,本月发射2颗"赫尔墨斯2号"通讯卫星,与首颗卫星构成三角定位系统,实现全球90%区域的实时通讯覆盖。微型化技术达到极致,研发出的纳米级传感器可嵌入昆虫体内,用于执行隐蔽侦察任务。
在核能领域,"雷神之锤"计划迎来关键节点。德国科研团队成功制造出首枚钚弹核心,其裂变效率比铀弹提升3倍。同步推进的核聚变反应堆预研项目,通过积分引进的苏联托卡马克技术,实现了1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约束10秒的突破。基础工业研究所研发出第三代超导材料,应用于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后,使炮弹初速度达到4公里/秒。本月科技研发投入90万积分。
四、情报网络的无孔不入
情报处本月投入50万积分,构建"全球天眼"监控体系。在北美,特工渗透进美国战略司令部地下基地,植入微型窃听器;在苏联,通过扶持中亚反苏势力,建立起覆盖西伯利亚铁路的情报链。更具突破性的是,德国研发出全球首款网络病毒"莱茵河之雾",可瘫痪盟军早期计算机系统。情报分析中心整合卫星、网络与人力情报,成功预测出美国即将在欧洲部署新型中程导弹的计划。
5月31日,德国以碾压式的发展速度震惊世界。从陆地的钢铁洪流到天空的超音速战机,从深海的隐形潜艇到太空的通讯卫星,再到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德国正以绝对的技术优势重塑全球军事平衡。这份用积分堆砌的战略成果,已然将德国推上了战后超级大国的宝座,一场改变世界秩序的风暴正在酝酿。
第二十六章 崛起之路:战略成果的爆发与博弈升级
第六节 雷霆万钧:1946年6月的霸权巩固与维度突破
1946年6月1日,德国总积分结余5146.34万点,初夏的热浪中,全国上下以近乎狂热的效率推进战略布局。汉斯在最高国防会议上敲击着全息投影中的全球局势图:"这个月,我们要让德国的影响力穿透每一个维度!"随着各领域计划进入深水区,德国在军事威慑、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上展开立体攻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