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远东贸易路线的防御,绝不能让日本人破坏我们的生命线。"汉斯用指挥棒重重敲击着沙盘上的贸易路线,下达命令。
在伊朗与阿富汗边境,德军迅速行动。用积分兑换的防空导弹系统被秘密部署,60套"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隐藏在山体洞穴中,雷达系统24小时不间断扫描空域。技术人员日夜调试设备,确保每一套防空系统都处于最佳作战状态。为了防止被敌方发现,导弹阵地进行了精心伪装,洞穴入口被巧妙地用岩石和植被覆盖,表面还安装了干扰装置,以迷惑敌方的侦察和侦察机。
同时,运输车队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为伪装成民用商队的装甲车辆。每辆车都配备了烟雾弹发射器与伪装网装置,车身加装了厚重的装甲板,车窗采用防弹玻璃。驾驶室内,驾驶员和护卫人员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自动武器,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车队在行驶过程中,采用分散行进、定时变换路线的策略,还安排了侦察车辆在前方探路,后方设置巡逻车辆防止被敌方尾随。
日本方面,尽管叫嚣着报复,但在实际行动上却面临诸多掣肘。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让其兵力捉襟见肘,国内资源匮乏,工业生产也因盟军轰炸而陷入停滞。军方高层在经过激烈讨论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军事报复的激进计划,但仍对德国怀恨在心,暗中策划着其他形式的报复行动,如在国际舆论上对德国进行抹黑,煽动中立国对德国的不满情绪等。
而德国这边,通过果断切断与日本的盟约联系,不仅避免了卷入远东战场的泥潭,还成功将精力集中在自身的重建与发展上。这一决策在国内赢得了广泛支持,民众们厌倦了战争,渴望和平与重建,政府拒绝履行旧盟约的行为被视为明智之举。在国际上,尽管引发了日本的强烈不满,但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新德国政府独立自主的外交姿态,为德国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重新定位奠定了基础。
这场围绕德日盟约的风波,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博弈。德国在其中展现出了审时度势的智慧,巧妙地避开了日本这个即将沉没的"巨轮",转而专注于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布局。而日本则在愤怒与无奈中,继续在战争的泥潭中挣扎,其命运也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走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节 新政府架构:权力体系的彻底重塑
摆脱历史盟约束缚后的德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汉斯深知,若想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中站稳脚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