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西必须由盟军接管,这是保证欧洲未来安全的必要条件,德国必须接受这一现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谈判陷入了僵局。接下来的三天里,三方围绕领土划分、军备限制、赔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每一个议题都充满了火药味。在领土划分上,德军坚决要求保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占领区,他们声称这些地区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当地居民也逐渐接受了德国的管理,维持现状是保证地区稳定的关键。苏军则坚持要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易北河,他们认为这是对在战争中牺牲的苏联战士的告慰,也是苏联在东欧建立安全缓冲区的必要举措。美军则试图在西欧建立亲美政权,提出“莱茵河防线非军事化”的方案,企图削弱德国的军事力量,同时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
在军备限制问题上,争论同样激烈。汉斯表示,德国愿意削减军备,但必须保证拥有足够的自卫力量,以应对潜在的威胁。他提出了详细的裁军计划,包括逐步减少陆军、空军的规模,但保留一定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罗科索夫斯基则要求德国彻底解除武装,只允许保留少量的警察部队,以防止德国再次发动战争。艾森豪威尔则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建议三方军队数量限制在1939年水平,同时禁止研发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试图在保证各方安全的前提下,维持欧洲的军事平衡。
赔偿问题更是成为了矛盾的焦点。苏联要求德国赔偿200亿美元的物资和工业设备,用于战后重建。罗科索夫斯基义正言辞地说道:“德国的侵略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无数城市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这些赔偿远远无法弥补苏联的伤痛。”美国则希望德国开放市场,为美国资本进入欧洲铺平道路,他们提出以德国的工业产能和市场准入作为赔偿的一部分。而汉斯寸步不让,他激动地说道:“德国自身也是一片废墟,城市被炸毁,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我们没有能力进行任何赔偿。”
谈判桌上,各方代表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子弹,在空气中穿梭。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烈的冲突。而在谈判桌外,媒体记者们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场关乎欧洲命运的谈判,期待着能够早日结束战争,迎来和平。
第四节 致命筹码:核武器阴影下的妥协
谈判进行到第五天,局势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天上午,美军代表艾森豪威尔收到一封绝密电报,看完电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