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威尔斯背着行囊,笔直地站在门岗前。卫兵裹着厚厚的羊皮大衣,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他仔细检查着威尔斯的证件,检查完毕,卫兵在登记处递给威尔斯三本装订粗糙的油印手册:《装甲兵战术纲要(1943年1月修订版)》《MG42机枪维护手册》和印着"绝密"字样的《东线战场经验汇编》。
负责登记的士官敲打着名册:"你们现在有福了,原本十六周的课程压缩到八周,你们该感谢俄国人的T-34。"宿舍是改建的马厩,铁架床上的霉斑散发着骑兵时代的陈腐气息。他的室友,一名装甲师的无线电员,正专心致志地用沾满机油的手指,在日记本上分析四号坦克精细的剖面图。
第一堂战术课在结冰的校场进行。穿着黑色装甲兵制服的冯·克莱斯特少校——他的姓氏让所有学员下意识挺直了脊背——用教鞭抽打着铺在雪地上的作战地图:"你们这些幸运的家伙,国防军现在连会写自己名字的士官都要送进军官学校。"
他踢开脚边冻硬的野草,用粉笔在坦克履带印迹上画出进攻箭头,"记住,俄国人的泥泞比他们的反坦克炮更致命,每个候补军官都要学会计算地面承重。"
第三天夜间,他们被紧急集合的哨音拽出被窝。在训练场上,一辆被击毁的T-34坦克静默地停在中央。负责讲解的党卫军上尉用手电筒照亮坦克侧面的贯穿伤:"先生们,这是战场上拖回来的教具,注意看76毫米炮的入射角度以及它们薄弱的地方。"威尔斯接过文件,费力辨认着上面模糊的西里尔字母。
无线电缺失:1943年前仅指挥车配备无线电,普通坦克依赖旗语,协同效率低。
俯角不足:火炮俯角仅-5°,难以利用地形隐蔽射击。
每周四的"战场日"是最残酷的课程。他们要在模拟苏军火力网下完成五公里越野,途中必须处理"伤员"——那些扮演伤兵的学员会被塞进装满动物内脏的制服。威尔斯在穿越染红的人造沼泽时,教官突然用火焰喷射器点燃了前方的松树,热浪差点掀翻了他的钢盔。
烟雾中传来沙哑的吼叫,"带着你的班从火场右侧巧妙迂回,否则你将成为莫斯科广播电台通报的伤亡数据!"
战术课时,威尔斯发现六个学员正围着沙盘争论,用坦克模型推演如何用三辆四号坦克以及少量的步兵防守一个步兵师进攻——这是去年冬天威尔斯在突出部阵地完成的作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