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一桩事,让刘璋莫名想起了历史上孙权称帝时,主持蜀汉事务的诸葛亮,并没有因此动怒和断盟,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向孙权表示祝贺,同时与孙吴定下了中分曹魏的盟约。
\n
就算是私下里对背盟,又有夷陵血仇的孙吴欲灭之而后快,可在曹魏势大,还需携手孙吴对抗的情况下,诸葛亮审时度势,做出了明智的抉择,展现出一名政治家该有的灵活身段。
\n
“文若确乎有王佐之才。”刘璋喟叹了一声,在治国理政,往来交通上,荀彧当是不逊色于诸葛亮,能得并驾齐驱也。
\n
只不过,能在武庙吃上一份香火的诸葛亮,是响当当的文武全才,荀彧比之诸葛亮,知名度和整体能力确是有所不及。
\n
“魏公之爵禄,袁绍当是得之欢喜,只是不知袁绍是否应下了。”
\n
刘璋思考起了袁绍对受封魏公一事的态度,以袁绍的性子,他想袁绍肯定会很高兴,说不得欲欣然接受。
\n
然而公爵的封赏,在之前只有王莽受封的情况下,加之又是曹操假天子之命颁下的,而田丰这个河北智囊置身于袁绍左右,当是会劝谏袁绍辞让。
\n
~~
\n
所以刘璋揣测,袁绍应当会在第一次的时候做出辞让的态度,不会那般猴急,在诏书抵达的第一次就接下魏公的封赏。
\n
“袁绍未曾应下。”荀攸应了一声道:“据邺城传来的消息,袁绍自认为宇内诸侯盟主,昔日讨董有大功于汉家,本欲在诏书到达时,就即刻应下。”
\n
“不过一众谋士大力劝谏,以曹孟德包藏祸心,兼之应当三辞三让然后受之,不然显得吃相太过难看,所以袁绍拒绝了魏公之封。”
\n
“而今将作大匠孔融已经返回了许都,只是方才复命的孔大匠,却是不得停歇,自许都递来消息,孔融又举步北上,第二次向袁绍颁下魏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