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受之!”
\n
尚书令荀彧面色微显诧异,先前居于关中的大司马刘璋屡次拒绝封王之赏,而今却是坦然受之,接受下了秦王之封。
\n
是早先的‘蜀王’不符大司马刘璋的期望吗?还是三辞三让的戏码做完了,所以大司马刘璋才接纳下封王的嘉赏?荀彧眉色揪起,他仔细思索起了个中原由,所谓事出有反必有妖,大司马刘璋不同于早先的举止,让他生出了疑心,不由半眯着眼睛揣摩了起来。
\n
“嘶……”
\n
半晌,荀彧似是想到了一种可能的缘由,他像是明白了大司马刘璋为何这次大大方方接受下‘秦王’嘉赏的原因。
\n
刘季玉果非凡俗之辈!荀彧在心底赞了一声,如果照他推测的缘由来看,刘姓宗室中的第一人-——刘璋刘季玉,确是有一二非凡之处,不可等闲视之。
\n
一念至此,荀彧心有所感,他站起身来,准备前往面见他的明公。而此时门外一名司空府的使者,也恰如其分的登门求见,传达了司空曹操的邀见之命。
\n
‘倒是凑巧。’
\n
对荀彧的计策给予了肯定,曹操遂即行之,着将作大匠孔融为天使,往邺城宣读以袁绍为魏公的旨意。
\n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6*9*s*h*u-b-a.cx】
\n
‘幸而天子在手,大义在握。’
\n
到如今,即今岁建安五年,袁绍兵发河东,阻于玉璧城下,无功而返于邺城,本就是积郁在心。可曹操这边上赶着加封刘璋为王,不就是明示他有意同袁绍为敌。
\n
荀彧言说至此,以曹操之机敏聪慧,他已然是明悟了个中缘由:“文若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