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顶梁柱,容不得半点颓废。
他们中的许多人,衣衫带着长途奔波的风尘,脸上刻满了战火留下的疲惫和深深的忧虑,但那深陷的眼眶里,却无一例外地闪烁着某种执拗而坚定的光芒。
那是国破家亡之际,不甘屈服的最后倔强。
“老天爷,你太狠心了...”这位满脸皱纹的老臣低声呢喃,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他拉了拉衣襟,抖落了上面的灰尘,仿佛要把自己收拾得体面些。
陆秀夫身着崭新却略显不合身的正式朝服,站在堂中央。
朝服是当地官府紧急赶制的,布料粗糙,针脚也不够细腻,但已是当下能找到的最好衣物。
他觉得自己像个滑稽的小丑,却不得不装出一副稳重的样子。
许多官员不自觉地看向他,眼中带着期待、恐惧、怀疑、希冀各种复杂的情感。
他们在等待一个信号,等待一个方向,等待一个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奇迹。
陆秀夫心头一紧。这担子太重了,重得令人窒息。
但他能退缩吗?不能。他只能咬牙前行。
他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僚,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看到了忠诚,看到了迷茫,看到了绝望,也看到了一丝希望的火苗在挣扎。
“各位大人,请整理衣冠,陛下即将驾到。”他轻声提醒道,声音却在寂静的大堂中回荡。
众人闻言,纷纷挺直腰杆,抚平衣襟,露出肃穆的神情。
无论处境多么艰难,朝廷礼仪不能废。
他清了清嗓子,用尽全身力气,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而有力:
“肃静!”
两个字,如同惊雷,瞬间压下了堂内隐约可闻的低语和衣料摩擦声。
厅堂内顿时死一般沉寂。
“少帝驾到!”陆秀夫再次高声宣布。
刹那间,大堂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官员,无论文武,无论老少,齐刷刷地整理衣冠,然后恭敬地跪倒在地,动作整齐划一。
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在大堂内回荡: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怆。
这一跪,跪的不仅是眼前年幼的皇帝,更是那摇摇欲坠的大宋社稷。
八岁的少帝赵昺,跟在杨太后后面,在杨亮节和俞如珪一左一右的陪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