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光绪年间的沈阳,有个名叫刘天西的落魄书生,性情有些浮躁。都22岁了,因为家里穷,还没找到媳妇。好在他父亲弹奏技艺高超,常被当地大户人家请去奏乐,因此刘天西也沾了点光,有些小名气。后来,他父亲在一家姓刘的大户人家做了门客,刘天西也跟着沾光。
清明节那天,刘老爷家要祭祖扫墓,刘天西也跟着去混口饭吃,顺便帮忙写写祭文。在供奉祭品时,刘天西偶然看见角落里有一座孤坟,杂草丛生,似乎很久没人祭拜了。他心里一动,偷偷拿了些果品放到坟前,又烧了些纸钱,嘴里念叨:“人死如灯灭,也不知道是哪家的亡灵,到清明节了连个上坟烧纸的都没有。可怜可怜,我分你点祭品,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刘老爷注意到这一幕,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也没多问。随后,他找了一个老仆,让老仆带着刘天西一起回家取些东西。汾营离城里比较远,有三四十里路程。走到一半时,经过一座小酒馆,刘天西口渴难耐,提议休息一阵,喝杯酒水再走。老仆本来不想同意,但刘天西坚持要喝,他也不好过多推辞。
两人进了酒肆,点了几个小菜,浅酌了几杯。清明时节,天色阴沉,还下着毛毛细雨。两人边喝边聊,倒也快活。正聊得兴起时,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刘兄,多时不见,莫不是忘了小弟?”刘天西扭头看去,竟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梁宇。两人当年关系最好,只是近来各自忙碌,疏于联络,已经有些年月没见过面了。
刘天西连忙起身走上前去,热情地挽着梁羽的手臂,将他引到酒桌上来。边走边说:“梁兄说的是哪里话,你我兄弟好久没见过面了,今日一定喝个一醉方休。”梁宇落座后,两人推杯换盏,聊的都是当年一起读书时的趣事。酒越喝越多,话也越来越密,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
老仆心中焦急,唯恐耽误了主人家的事情,面色逐渐难看起来。眼看刘天西不上道,老仆催促道:“刘相公,老爷还嘱咐我们回去置办东西呢。现在天色不早了,还是赶紧走吧,不要误了大事。”刘天西已经喝得微醉,摆了摆手说道:“不着急,不着急。我与梁兄这么久没见了,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再等一会儿。”
老仆忍无可忍,思量道:刘天西不过是老爷请的客人,又不受老爷约束,我却与他不同。若是误了老爷的事,免不了一顿责罚。不如我自己先走。想到这里,老仆起身告辞。刘天西也不阻拦,任由他去了。
两人一直畅饮到傍晚时分,都已经醉得很厉害了。刘天西问道:“我好久没有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