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店主,也不知道从哪里喊来了一个老熟人,对方接过合同翻看几眼,又咬了口薯片,竟当场掏出钢笔,在纸上签下名字。
其他店主见状,也纷纷效仿。
最后粗略一数,确认要合作的店主,竟已高达二十位以上。
吴长顺轻轻吐出一口气,像是把这一路的憋屈、碰壁、焦虑都一并呼了出去。
从最开始被联合抵制,再到如今二十多位店主主动签约,他终于算是做出了点成绩出来。
当吴家兄弟回去汇报工作时,周兴辉和周玉梅都同时笑的高兴。
真没想到,吴家兄弟居然杀出了一条血路,看来这两人是干业务的一把好手。
只是高兴还没持续多久,周玉梅就一脸担忧地皱起眉头来。
“爸,经销商占了三成的利润,县委那边又抽了五成,咱们只拿两成……这账一算,这根本赚不了钱,甚至还会赔钱。”
“照这个模式铺货下去,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周兴辉冷声道:“我知道。这生意,从一开始就是亏的。百分之百亏。”
此言一出,周玉梅和吴家兄弟都同时愣住了。
“爸,这样下去哪能行?”
周玉梅知道要不是为了把凤凰茶叶这个累赘销售出去,公司根本不会把生意做成了只亏不赚。
长期下去,估计连发放工资都会成困难。
周兴辉肯定不会蠢到这种地步,他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但现在还不能说出去。
“等到了时候,我再告诉你们。现在,就按照这个方式去做。且要加大经销商和出货数量规模。”
既然周兴辉都这么说了,周玉梅最终还是点头应下。
吴长顺与吴长利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只管去做”的节奏。
三人各行其职:
周玉梅负责统筹调度,安排生产与物流;
吴长顺主攻渠道拓展,亲自带队跑市场;
吴长利则专注终端维护,确保每一家店铺都能顺利供货。
短短半个月内,市场迅速铺开。
从最初的二十位经销商,扩展到一百多位,几乎遍布县城郊外。
每天的出货量稳定在七八千单左右,工厂几乎全天不停工,包装车间灯火通明,每一位员工都忙得脚不沾地。
而这一切的背后,靠的不只是营销手段,更是实实在在的味道。
薯片香脆可口,还是市面上的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