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字又少了不少的笔画。”
崇祯大笑这说道,其实周建安写的字有些用的是简体,而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用的都是繁体,所以这也算是他独一无二的方法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写出什么仿造周建安的亲笔信来属实有些恼火。
过程之中,崇祯的脸上更是笑容都没停过,尤其是当得知这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武昌城,对于武昌城的毁坏可以说是非常微小的, 尤其是带给城中百姓们的伤害同样微小之时,崇祯脸色更加的满意了。
古之帝王,其实真的能将百姓放在心中的,有,但是绝对不多,屈指可数。
包括他崇祯也是一样,之前的种种行径,虽然嘴上说着心疼百姓,可是做的事却没有一件不是要了那些百姓们的性命的。
他更看重的其实是江山,他老朱家的江山。
但是自从周建安的出现以后,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念头也开始转变了起来。
他的心中居然慢慢的有了百姓的位置。
例如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话他也不会只是过一过嘴那么简单的了,而是铭记在了心中。
在他看来,王朝更迭,皇帝谁都有可能来当,这对于百姓们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多重要的,但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担心这个,还不如担心明天吃点什么好。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君不知民,民同样也不知君,百姓们对于这个大明更是没有多少的感情在,所以亡与不亡也没什么反应。
崇祯铭记周建安的一些话语,那就是想要真的让大明千秋万代,就不能只想着朱家的皇位,首先要想的应该是天下百姓的饭碗。
除了饭碗还要让所有的百姓去读书识字,这在这个时代很多读书人的眼中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毕竟读书可是高尚之事,怎么能让那些泥腿子来呢。
不过周建安偏不,他就要让所有人都有书可读,只有这样,大家伙的心里才会有大明,才会有朝廷。
一想到这里,崇祯就很是欣慰。
在外人看来,他信任周建安不过是利用周建安而已或者是被其蒙蔽了而已。
可是在崇祯自己看来,他信任周建安,一开始只是因为太祖托梦而已,可是随着他对周建安的慢慢了解,他才真正的发现这个梦有多么的真实。
周建安可不是来拯救大明的,而是来中兴大明的啊!
所以现在的崇祯可以说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