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5.18 顾承砚赠",是顾老爷当年去德国考察时带回来的,里面藏着根细如发丝的钢丝,能开最普通的铜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楼下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苏若雪把钢笔别在衣襟里,转身时撞翻了茶盏。
温水渗进账本,晕开一片模糊的墨迹,倒像是张未完成的地图。
她望着窗外和平饭店的方向,轻声道:"承砚,你说得对。"
"我们要跑得更快。"
次日午后,外滩的风卷着咖啡香。
顾承砚站在汇丰银行会客厅的落地窗前,西装裤脚沾着晨露。
他望着楼下川流的黄包车,摸了摸衣襟里的钢笔。
门被推开时,他没有回头。
"顾先生好雅兴。"身后传来带点剑桥口音的中文,"听说你要见国际投资人?"
顾承砚转身,看见佐藤一郎正站在门口,手里举着那张泛黄的剪报。
照片上的年轻教授在阳光下笑着,身后的黑板写着:"民族工业的未来,在每一双不肯屈服的手里。"
他笑了。
"佐藤先生。"他伸出手,"久仰。"外滩的风卷着咖啡香撞进会客厅时,顾承砚正用银匙搅动杯底的方糖。
苏若雪坐在他右侧,月白色立领衫的袖口沾着今早染丝留下的靛蓝色。
法律顾问老陈和张律师分坐在两侧,公文包放在膝头——这是他凌晨三点在暗房里拟定的“三重保险”:苏若雪心思敏锐如针,老陈熟知商事法条,张律师精通西方法理,恰好能织成一张让日商摸不透深浅的网。
门被推开时,铜铃轻轻作响。
进来的男人穿着藏青色西装,领结歪了半寸,像是故意扮出一副随性的模样。
顾承砚扫了一眼他的袖扣——那是一枚樱花浮雕,是日本定制款,和上周被截获的山田亲信密信封蜡的纹路一致。
“顾先生,久仰大名。”男人递上名片,指节上泛着常年握钢笔留下的茧子,“我是山田先生的私人助理,松本正雄。”
苏若雪接过名片时,指甲在“松本物产”四个字上轻轻掐了一下。
顾承砚注意到她的睫毛颤了颤——那是她发现异常时的习惯。
果不其然,松本的下一句话就落在了绸庄新推出的“苏绣改良系列”上:“听闻顾氏新推出的绸缎用了意大利提花机?山田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