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使临行前寄的信,是他通过驿站递过来的,前几天便到了,怕影响你县试,就没给你,现在也该给你了。”
\n
李磐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陆北顾。
\n
陆北顾一怔,没想到赵抃还挺关心他拆开火漆完整的信封,赵抃那笔迹劲丽的字体顿时映入眼帘。
\n
“吾生北顾,见字如面。
\n
别后旬月,川南风物可还相宜?
\n
吾已奉诏归朝,复任谏职。庙堂之上云波诡谲,政争愈烈而国事日艰,每思及此,未尝不扼腕长叹,国朝积弊已久,非刚正敢言之士不能匡扶。
\n
吾虽老迈,犹愿以残躯搏此浊浪,然独木难支,需同道共济。
\n
汝年少才高,心性坚毅,更难得德行端正,非寻常追名逐利之辈。若今岁能过州试,登进士第,入仕为官,则他日朝堂之上,吾辈正直之士岂非多一砥柱?
\n
县试料想于汝不难,然科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州试之期不远,汝更当勤勉,勿负此身才学。
\n
蜀中名师李畋既在泸州,此乃天赐良机,其学贯经史,尤擅科举之道,门下进士辈出。汝当竭力拜入门下,得其指点,则州试可期。
\n
切记,治学须如持烛夜行,心不旁骛,方见前路。
\n
赵抃手书,
\n
嘉祐元年四月廿三。”
\n
见陆北顾看完了信,李磐也是说道:“赵运使回朝任右司谏,虽品卑,但权重,这个位置常有不次之擢,便是骤然擢升进政事堂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更何况,赵运使在中枢和地方的履历,还有名望地位,早就已经攒够了。”
\n
大宋谏官制度承袭唐制,但跟其他直接照搬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