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县学是不分班的,二百多人都是一起学,至于州学分不分班陆北顾不清楚。
\n
而且这名词这么熟悉,难道是熙宁变法里的“三舍法”?
\n
陆北顾一琢磨又觉得不对,王安石那套是在太学里弄,叫“外舍、内舍、上舍”啊!
\n
“陆兄可能不知。”韩子瑜开口解释道,“泸州州学数百人,是进行分舍的。”
\n
果然,州学是分班的。
\n
听起来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原理跟“三舍法”差不多,算是“三舍法”的雏形。
\n
或者换句话说,王安石也不可能凭空创造一套制度,一切制度都是有沿革和演进的。
\n
实际上现在四川的很多州学,以及大宋其他地方的州学,为了在有限的科举资源和众多优劣不齐的州学生之间取得平衡,被迫进行了分班。
\n
让最好的老师,去教最好的学生。
\n
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州试本身考过州试以后能拿解额的人数是固定的,如果只是为了州试,其实谁拿解额对州学是无所谓的。
\n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拿到解额的考生,尽可能多地考过礼部省试。
\n
为什么?
\n
——当然是因为本州拿解额的考生通过礼部省试的人数越多,州学乃至该州官员的考课越好啊!
\n
这是直接影响到官员们晋升的事情,所以自然再怎么努力对州学学生优中选优也不为过。
\n
陆北顾这时候问计云道:“那你是下舍还是中舍?”
\n
“我当然是下舍!”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