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专家、电子工程师、太空医学专家等,开始着手研发相关设备和方案。
研发:克服重重困难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合太空环境和宇航员肌肉萎缩治疗的穴位。龙泽查阅了大量的苗医古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筛选出了一些可能有效的穴位。但这些穴位是否真的能在太空环境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团队利用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设备,对实验动物进行了穴位刺激实验。他们将微电流刺激设备安装在实验动物身上,按照设定的程序刺激不同穴位。然而,最初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动物的肌肉萎缩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经过分析,团队发现,太空环境下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穴位的敏感度和反应也与地球上不同,需要对刺激的强度、频率和时长等参数进行调整。
于是,电子工程师们开始对微电流刺激设备进行优化。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电流波形和参数组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终于找到了一组相对合适的参数。同时,为了确保设备在太空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程师们还对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抗辐射、抗干扰等测试,解决了设备在太空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
此外,团队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和易用性。毕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有限,设备不能过于复杂和庞大。经过多次设计改进,他们最终研制出了一款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微电流穴位刺激设备,宇航员可以自行佩戴和操作,不会对他们的日常任务造成过多干扰。
验证:地面模拟实验的成功
经过数月的努力,“微电流穴位刺激方案”初步成型,接下来进入了地面模拟实验阶段。NASA挑选了一批志愿者,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预备宇航员,身体状况与实际宇航员相似。
志愿者们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佩戴微电流穴位刺激设备,按照设定的程序每天进行穴位刺激,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同时,两组志愿者都要在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设施中进行长时间的生活和训练,以模拟真实的太空任务场景。
在实验过程中,科研团队密切关注着志愿者们的身体状况,定期对他们的肌肉力量、肌肉质量等指标进行检测。起初,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志愿者的肌肉萎缩速度逐渐减缓,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力量和质量的下降幅度明显更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