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正是中医精妙的地方。我们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综合判断病症的证型,然后再依据经络学说来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配穴治疗。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个体,穴位选择和针刺手法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种个体化的、灵活的治疗方式。”
叶尘接着以常见的感冒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患者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来选取不同的穴位,如风热感冒可选用大椎、曲池等清热解表的穴位,风寒感冒则会侧重于风池、合谷等疏风散寒的穴位,并且在针刺手法上,补泻手法也会根据病情有所变化。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还不时地做着笔记,原本弥漫在会场的质疑氛围逐渐被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所取代。叶尘趁热打铁,又介绍了中医针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优势和典型案例,让在场的医学专家们对针灸疗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认可与争议并存
随着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针灸疗法的独特价值,对中医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充满偏见和质疑。会议结束后,不少专家主动上前与叶尘握手交流,向他请教更多中医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人邀请叶尘去他们所在的医疗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分享中医经验。
然而,争议依旧存在。像卡尔这样固执己见的西医专家,虽然在事实面前无法再强硬反驳,但心里还是对中医秉持着保留态度,私下里还和一些同行嘀咕着,觉得这只是叶尘的个例表演,不能代表整个中医体系都具有科学性。
叶尘对此也有所耳闻,但他并没有太过在意,他知道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天能在这个国际舞台上让一部分人重新认识中医,已经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后续影响
在日内瓦中医峰会结束后的日子里,叶尘的名字在国际医学领域迅速传开了。许多国外的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将他称作“中医神奇小子”,赞誉他为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内的中医界也为之振奋,纷纷为叶尘点赞,觉得他给中医争了一口气,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医走向世界的希望。
而叶尘回到国内后,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成功而停歇脚步。他开始整理在日内瓦交流时收集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中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让中医的理论和疗法能够以一种更容易被国际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
苏瑶看着叶尘忙碌却又充满干劲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她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