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以及利用明矾等物进行简易的净水方法,确保饮水安全。”
赵承恩立刻应道:“侯爷放心,下官已命人在闽州各地征集高粱、稻米等粮草,并督促各地建造大型储水池,同时采购大量的腌制肉干和干菜。至于净水之法,青云道长已研制出几种用草药和明矾净化水质的配方,并正在进行试验,保证有效。”
秦朗点了点头,对赵承恩的能力和细致向来信任。他知道,后勤保障是远征的生命线,赵承恩的到来,无疑让他在这一点上安心了许多。
秦朗亲自前往长乐港的造船作坊,对所有正在建造和改装的战船进行检查。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造船工艺,而是将他前世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这个时代,力求打造出一支适应未来海战的舰队。
秦朗决定大规模建造一批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巨鲲”级战船。这些船只比寻常战船更大、更坚固,拥有更多的仓储空间,能够搭载更多的兵员和物资。他优化了多桅杆多帆设计,使其能更好地利用风力,提高航速并适应不同海况。在秦朗的指导下,工匠们还对船体内部的支撑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优化,采用交叉龙骨和复合船板技术,使得船只能够搭载更多的兵员和物资,并且抗冲击能力更强。船体内部也进行了分区设计,分隔出独立的兵员舱、物资舱和弹药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除了大型战船,秦朗还下令建造一批小型、灵活的“飞鱼”级快速侦察船。这些船只速度快,吃水浅,装载了简易的桨帆两用系统,既可以利用风力快速航行,也可以在无风时利用桨手快速移动,更适合在邪马台沿海的复杂水域进行前出侦察、传递信息和执行秘密任务。它们将是舰队的眼睛和尖刀。
考虑到“烈焰火油”的易燃性和危险性,秦朗特意要求在所有战船上设计独立的、防潮防火的弹药库,位于船体深处,并配备了专门的灭火沙桶、水桶和紧急隔离装置,以防止意外发生。此外,青云道人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将“火焰喷射器”小型化并能够进行量产。这种简易的火焰喷射器虽然射程有限,但在接舷战中,对敌船甲板上的敌人将造成毁灭性打击,可以直接点燃敌船,制造混乱和恐惧。秦朗要求每艘主战船都配备数个这样的喷射器。
秦朗还向工匠们传授了“流水线作业”的初步概念,将造船工序细化,分工协作,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整个长乐港的造船作坊,日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匠们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海魂营”的将士,是此次远征的尖刀和核心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