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到这个世界,本就希望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些东西。
“林大人所言,秦朗自是明白。”秦朗叹了口气,“只是……秦朗行事素来不拘泥于旧规,恐难以适应朝廷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勾心斗角。而且,秦朗所依赖的,不过是一点奇思妙想,和对百姓的朴素愿望。在小小的平安县城尚可,若要节制一方军政,面对百万生民,秦朗自知能力有限,恐力不从心。”
他这是在试探朝廷的底线,也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空间。他不想被大晋的旧有体制所束缚,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个腐朽的世界。
林思远何尝听不出秦朗的言外之意。他知道秦朗并非真的谦虚,而是在表明自己的行事风格与原则。
“先生多虑了!”林思远立刻表明朝廷的立场,“陛下已在圣旨中言明‘不计过往,唯才德是举’!这意味着陛下深知先生的独特,绝不会以旧有规矩束缚先生。陛下求贤若渴,只盼先生能解我大晋燃眉之急!只要能平定海患,救百姓于水火,先生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请示。至于朝中那些宵小之辈,蝇营狗苟,先生大可不必理会,陛下自会为先生撑腰!”
林思远将弘平帝的急迫与信任,以及自己对秦朗的深刻理解,都融入了这番话中。他知道,对于秦朗这样心怀百姓的奇才而言,施展抱负的机会,比任何名利都更具吸引力。
秦朗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他真的接受了这份任命,他将拥有足以改变一方局面的权力。他可以将平安县城行之有效的模式,推广到整个东南沿海,甚至更广阔的区域。他可以利用大晋的资源,去改造军队,发展生产,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
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同样巨大。他来历不明的身份,在朝廷中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朝堂上的新旧党争,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而邪马台的凶残,也意味着他将面临一场硬仗。如果失败,他所做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甚至可能连平安县城都无法保全。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林思远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上。他看到了林思远背后,弘平帝的无奈与希望,也看到了大晋百姓在战火中挣扎与期盼。
“林大人,陛下如此器重,秦朗愧不敢当。”秦朗沉吟片刻,最终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此事非同小可,事关大晋国运,也事关东南百姓的生死。秦朗从未做过如此重大的决断,需要静心思考,明日再给大人回复。”
林思远心中一喜。秦朗没有立刻拒绝,便是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