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时市宣部务会讨论游建军提拔的议题时,于伟拍桌子瞪眼睛,表态坚决不同意,闹得部里人尽皆知。
越是这样闹,越不能阻止游建军的提拔,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挑战市委宣传部长的权威,以后还如何发号施令?还怎么控制人事权?
要知道,在单位里,最重要的权正是人事权。
财政权也很关键,可管财权的不也是人吗?管财政的人不听话,领导可以直接换掉。
至此,游建军与于伟的矛盾公开化,也更激烈了。
因此,东阳区宣传部在于伟分管的领域是备受市里的打压。
前段时间,中央测评组突然暗访东阳区市容环境最差的区域,结果被市里通报批评。
游建军很生气,认为是于伟搞的鬼,是要揭他的伤疤,一旦扣分,就有充足理由问责东阳区。
但是,易誉兵不知道其中的门道,还腆着脸请于伟吃饭喝酒。
于伟吃也吃了,喝也喝了,礼也收了,但他并没有照顾东阳区,该踩就踩,该埋汰就埋汰。
市宣文明处处长裴忠政是个实在人,起码知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对东阳区颇为照顾,若非他在暗中款曲转圜,东阳区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工作会很惨。
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游建军明白全国文明单位的评选肯定不能指望市里,于是,亲自来到上京做工作。
他们要见的是协调组副组长正处级干部李宝军。年前带队到向海市搞测评,正是他。
华夏文明办挂在中宣部,成立初只有三个局级设置,即秘书组、调研组和协调组。后来改为一局、二局和三局,但大家习惯上还是叫“组”。
2004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华夏文明办增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
关于工作分工,在还没有改成局级建制的时候,有人概括说:调研组定调子,秘书组发票子,协调组发牌子,未成年组带孩子。
调研组起草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承担着撰写相关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出建议和撰写领导讲话的任务,所以叫“定调子”。
部里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文明业务经费由秘书组协助领导管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也都在秘书组,再加上领取发放工资条等工作也由秘书组负责,所以才有了“发票子”之说。
而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