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侵人,刘备躺在铺着蜀锦的龙榻上,须发皆白,唯有双眼仍燃着烛火般的微光。“子龙啊,”先帝执他之手,将玉佩塞入他掌心,玉质冰冷却带着体温,“此玉佩乃涿县老宅掘地三尺所得,其纹古怪,朕遍询洛阳良工,无一人识得。”
先帝咳嗽着,指节在玉佩上轻叩,发出金属鸣响,竟与今日浮城引擎的脉冲声隐隐相合:“建宁二年,朕年十五,与关、张于老宅枯井旁掘得此物。彼时玉佩埋在青铜匣内,匣上刻着‘归位’二字,笔画如蛇信游走,触之即烫。”赵云记得当时先帝说罢,又望向侍立一旁的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忧惧,龙榻前的铜鹤香炉突然自鸣,炉灰聚成“昆仑”二字:“丞相,此玉佩与朕幼时见过的‘昆仑图’隐隐相合,图中言‘天倾之时,归位者出’,恐非吉兆。”
“更奇的是,”诸葛亮从案底取出一卷用黄绢包裹的手札,绢面已被虫蛀出细密孔洞,露出里面朱笔书写的字迹,“先帝入蜀后,曾密令工匠按玉佩纹路改造锦官城角楼,称‘镇地脉,安星枢’。某遣人查勘,角楼地基的石榫结构,竟与浮城塔基的星图刻痕完全一致,而楼内暗藏的铜轮,其转动频率与浮城引擎共鸣时,能引岷江之水倒灌护城河,形成灵能屏障。”
手札末端,刘备以朱笔写着“归位者,非城也,乃……”字迹戛然而止,墨点晕开如泪,想必是急病发作所致。赵云捏着玉佩的手指骤然收紧,玉质表面竟沁出细密的汗珠,顺着纹路滑落,在掌心聚成“勿言”二字。他想起长坂坡救主时,刘备摔阿斗的那声怒喝,当时先帝怀中的玉佩便微微发烫,隔着锦袍传来灼痛感;又想起章武元年,先帝伐吴前曾独自登上鱼腹浦的八阵图遗址,在乱石堆中一坐三日,期间只留一句“天命不可违,人事不可弃”。
帐外传来刁斗声,更夫喊着“五更三点”,而赵云掌中的玉佩突然爆发出强光,照亮了手札空白处隐藏的暗纹——那是刘备的掌纹拓印,而掌纹中心,恰是浮城核心区的十二根晶体柱图案,每根晶体柱上都刻着一个名字: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
第四节 玄机暗藏 玉佩微光映昆仑
晨曦初透帐幔时,玉佩与浮城残片的共鸣达至顶峰。两者交叠处爆发出琉璃般的金光,在帐内投下全息影像:昆仑母城的青铜巨门缓缓开启,门环上的衔环兽竟生着赵云、张合、甘宁三人的面容,门内站满银甲人,他们掌心的“迁徙指令”与玉佩纹路一一对应,而母城中央的昆仑钥,正缺着与玉佩形制相同的一块,钥匙孔周围刻着十二道凹槽,恰合三国十二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