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初立,万象待兴,百废待举的局面下,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缺钱成了最为紧迫的难题。新朝成立后不久,杨国奇便将李德林、高颎、杨雄和余庆则四人紧急召入宫中,议事厅内气氛凝重,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走向的讨论就此展开。
高颎率先打破沉默,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将租庸调提高百分之三十。如此一来,国库收入便能在短期内大幅增加,眼前的财政困难也可迎刃而解。”高颎言语中透着自信,仿佛已看到了国库充实的景象。
李德林听后,当即坚决反对。他神色严肃,向前迈了一步,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大周王朝连年征战,百姓早已民不聊生,生活困苦不堪。此时若再增加赋税,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不利于恢复民力,更会影响国力的长远发展。况且,如今百姓穷困潦倒,就算提高赋税,他们身上也榨不出多少油水,反而可能引发民怨,动摇国本。”李德林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余庆则轻轻摇了摇头,提出自己的见解:“陛下,世家大族传承数百年,根基深厚,财利极为丰厚。与其与民争利,引发百姓不满,倒不如在世家大族身上想些办法,从他们那里获取资金,以此解决当前的财政问题。”余庆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似乎已洞察世家大族的财富底蕴。
杨雄也紧接着发言,他挺直身躯,大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国家应牢牢把控盐、铁、酒的制造和流通。这些行业关乎民生,掌控了它们,便能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从中获取稳定且可观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杨雄的话语掷地有声,彰显出对这一策略的信心。
众人各抒己见,讨论气氛愈发热烈。就在这时,安公公匆匆走进厅内,将一份奏折恭敬地递到杨坚手中,轻声说道:“陛下,这是去年各地推荐上来的官员政绩考核奏疏。”
杨坚眉头微皱,接过奏疏草草翻阅一遍,瞬间气得火冒三丈。他将奏疏狠狠摔在桌上,怒喝道:“这些被推举上来的世家大族子弟,大多庸碌无为,简直是尸位素餐!更有甚者,滥政、懒政,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按照去年制定的奖惩制度,推荐这些官员的人和这些犯官都罪当斩首!”杨坚气得满脸通红,眼中怒火燃烧,对这些官员的行径极为愤慨。
李德林见状,赶忙从杨坚手中接过奏疏查看。看着看着,他心中突然一动,想到了一个捞快钱的办法。他抬起头,目光看向杨坚,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可让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