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的议政厅内,气氛热烈而紧张。李德林和余庆则正与杨国奇一同商讨如何处置大周旧臣及宗亲的问题。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三人身上,却未能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严肃氛围。
李德林神情凝重,率先开口,言辞中透着儒家的宽厚:“陛下,大周虽已覆灭,但这些旧臣及宗亲在大周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若我们一味采取强硬手段,恐会激起民愤,引发不必要的动荡。依臣之见,不如宽大为怀,给予他们一定的安抚,收归人心,如此方能彰显我大隋的仁德,稳固新朝根基。”他微微低头,眼神中满是诚恳,希望杨国奇能采纳自己的建议。
余庆则却不以为然,他眉头紧皱,语气坚决:“陛下,此计万万不可!大周旧臣及宗亲,心中大多对我大隋心怀不满。若不趁此时用铁的手腕将其斩草除根,只怕日后他们会成为大患,威胁我大隋江山。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啊!”余庆则握紧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担忧通过这一动作传达给杨坚。
听着两人的争论,杨国奇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联想到后世欧洲德国小胡子上台后疯狂掠夺犹太人财富、迫害犹太人给无数人带来灾难的做法,觉得余庆则的方案虽能一时消除隐患,但过于血腥暴力,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他微微摇头,说道:“余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但如此大规模的杀戮,恐会让天下人觉得我大隋残暴不仁。新朝初立,民心不稳,我们需谨慎行事。”杨坚目光深邃,凝视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更长远的未来。
余庆则还想争辩,却被杨国奇抬手制止。就在三人为此争执不休之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议政厅,躬身说道:“陛下,京兆尹主簿求见,说有紧急之事禀报。”杨坚微微皱眉,说道:“宣他进来。”
不多时,京兆尹主簿神色慌张地走进厅内,手中捧着一份案卷,跪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长安城内近来常有姿色俱佳的民女无故丢失,民间风传是新帝您用于采阴补阳、修炼法术。臣等久查无果,实在无法破案,恳请陛下帮忙。”京兆尹的主簿额头满是汗珠,声音中透着焦急与无奈。
李德林听闻,脸色一变,说道:“陛下--,这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意图污蔑我大隋新朝,扰乱民心。此事必须从快从重处置,以正视听!”李德林言辞激昂,眼中满是愤怒。
余庆则也附和道:“不错,陛下。一定是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在背后搞鬼,若不尽快查明真相,严惩凶手,我大隋的声誉恐会受损,民心也将动摇。”余庆则神情严肃,看向杨坚,等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