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人们对此事的议论。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来:
“黑心厂商只为钱,纸板也能当鞋穿。
广告吹得夸上天,到手方知是云烟。
包装精美赛神仙,三天开线露真颜。
售后电话打千遍,跑断腿来嘴磨穿。
投诉无门空喊冤,假货横行谁把关?
劝君擦亮两双眼,莫让劣品再骗钱!”
民众的心态总是如此微妙。
当他们认可一件商品时,恨不得把它夸上天;一旦发现问题,又会毫不留情地挑刺。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中,真正的好产品才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商业丛林法则的残酷之处——只有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顾方远之所以敢打这场硬仗,正是因为他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仿冒厂家的产品质量都很差吗?
当然不是。
在众多仿冒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注重质量的厂家。
但问题是,这些质量尚可的仿冒品,反而在无形中为顾家品牌做了宣传。
它们虽然会短期内影响利润,却不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以后利用法律武器,在家失去的重新拿回来就可以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商品。
它们不仅价格低廉,质量更是惨不忍睹,严重损害着顾家品牌的声誉。
一个企业的根基是什么?
正是品牌价值!
而这些劣质仿冒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锄头,正在疯狂刨挖着顾家的根基,必须尽快铲除!
随着舆论战的深入,正品与假货之争愈演愈烈。
几起市井间的争执案例,也被传到顾方远这里。
【场景一:供销社前的争执】
县城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队。张婶挎着印有“劳动最光荣”的帆布包,突然拉住隔壁李阿姨的蓝布褂子:“大妹子,你这顾家水果罐头看着咋不对劲呢?”
李阿姨得意地拍了拍印着大红字的玻璃罐:“供销社新进的,比百货大楼便宜三毛钱呢!”
张婶从“为人民服务”的绿挎包里掏出一张《正牌和盗牌商品区分》,指着上面的报道:“你看看,正品罐头的铁皮盖是光面的,你这个有花纹。还有,”她指着罐底,“正品这里打着钢印批号,你这个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