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门口很快就聚集起流动摊点,卖早点的王婶乐呵呵地数着钞票:“以前在老家集市一天赚不到一块,现在光卖豆浆油条都能有三五块钱!”
她的摊子旁边,一个修自行车的老汉也忙得不可开交,工具箱里的零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全市的建筑力量几乎都被调动起来。
除了龙港镇的没有搭理上面要求,其他地方的建筑队全被高薪聘请到四围山。
有个包工头抹着汗说:“我干了二十年建筑,头回见这么赶工期的。工人们都是三班倒,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
不过快速建设也留下了遗憾——放眼整个开发区,竟然找不到一栋像样的办公楼。
所有企业的办公区域都是在厂房里临时隔出来的,有位女会计抱怨说:“算账时总能听见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对账目都要核对三遍才放心。”
新的办公楼群正在加紧施工,巨大的打桩机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工地门口的进度表显示,最快也要到12月份才能交付第一批办公楼。
有个戴着眼镜的技术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小声嘀咕:“这工期压得,质量可别出问题......”
与此同时。
四围山的企业已经迫不及待地投产了。
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下线着各式商品,从服装到饮料,包装上都刻意模仿着顾氏品牌。
这些产品以低于正品20%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有个体户老板拍着胸脯对顾客保证:“东西都一样,味道也一样,价格还便宜,您用着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二十公里外的小岗村工业园,却笼罩在低气压中。
往日在食堂有说有笑的工人们,现在都沉默地扒着饭。
关于仿冒品的传言像野火般蔓延。
不仅在龙港镇的大街小巷被人议论,就连南江市最偏远的乡镇集市上,都能听到小贩们唾沫横飞地讨论。
按理说,这种明目张胆的模仿行为应该遭到唾弃。
但市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四围山的产品凭借价格优势迅速走红。
在城南卖衣服的地摊,一个家庭主妇理直气壮地对同伴说:“管它是不是仿的,好用就行!省下的钱够买半个月菜了。”
她身旁的商贩连连点头,从旁边帆布袋中拿出两瓶贴着顾氏品牌的罐头:“您看这个,样子一点不差,还便宜2毛呢,就算自己不舍得吃,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