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的话,毫无疑问,他不会是桓玄。
\n
当然,早在天幕上的“权从何来”四字出现时,远在荆州的桓玄就已颇为怅惘地得出了这个结论。
\n
……
\n
“不是我。”
\n
那位永安大帝不是他。
\n
因为那不是他的字。
\n
桓玄摩挲着手中那把染血的长剑,缓缓发出了一句遗憾的感慨。
\n
他形貌瑰奇,称得上一句风神疏朗,自前几日杀死荆州刺史殷仲堪,假传他的命令夺取荆州军以来,他觉得自己一日比一日地理解——
\n
父亲当年明明和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一样,已经站在了门阀的最高处,为何还要更进一步,试图谋划天子之位。
\n
人呐,一旦得到了权力,品尝到了这种滋味,就很难再将它从自己的手里放下,甚至还会想要将其抓得更紧一些,绝不让旁人夺走。
\n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天下的主宰者。
\n
“将军会因为这一点,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吗?”
\n
桓玄瞥了身旁那位留着长髯的老友一眼:“你说呢?我是桓家的人。”
\n
桓氏以军功起家,学不来琅琊王氏的那一套。
\n
早年间琅琊王氏还未发家的时候,作为王氏崛起的重要人物,王祥在打出了“卧冰求鲤”的孝顺招牌后,还能避世隐居二三十年待价而沽,换来一经入仕便即刻高升的待遇。又借着站定司马家的立场,保住了王氏随后的地位。
\n
正是因为这位先导者的所作所为,琅琊王氏这百年间多是应时而动,审时度势,宁可慢半步起手,换取后来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