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连吴氏的嫁妆都当了。有天夜里,李时珍对着油灯叹气,李建元忽然说:“爹,我来抄吧,我认识字。”于是父子俩一个写,一个抄,常常到鸡叫才睡。吴氏则每天早上煮一锅稀粥,把药篓里剩下的山药、莲子加进去,笑着说:“咱们吃的都是‘本草’,强身健体。”
万历十八年,他带着书稿去南京拜访王世贞(明代文学家),这位文坛领袖翻看了几卷,拍着桌子叫好:“这部书‘博而不繁,详而有要’(广博而不繁杂,详细而有要点),简直是医家的《史记》!就叫《本草纲目》,再合适不过!”王世贞还专门写了篇序言,说读这部书“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像进入金谷园,各种花木鲜艳夺目;像登上龙王宫殿,宝藏全部陈列出来)。
可书稿写成了,刻印又成了难题。这么大部头的书,雕版就要几百块,没有书商敢接手。李时珍只好带着书稿四处奔波,直到万历二十一年,才在南京找到一家叫“胡承龙”的书坊,老板也是个懂医的,看了书稿说:“这是积德的事,我赔本也刻!”
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初刻本终于问世,一共五十二卷,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附了一千一百六十幅插图,还有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药方。书里不光有草药,连金石、鸟兽、昆虫都有记载,比如“铜绿”能治“恶疮顽癣”,“蜂蜜”能“益气补中”,甚至“人的头发”(血余)也能入药,说“煅成灰,能止血”。
可惜李时珍没能看到书的广泛流传。万历二十五年,他病逝在濒湖草堂,临终前还握着李建元的手说:“把书献给朝廷,或许能救更多人。”后来李建元真的把书献给了万历皇帝,皇帝看了说“善哉,此济世之书也”,下令太医院刊行。
没过几年,这本书就传到了国外。朝鲜的医官用它来修订本国的《东医宝鉴》,日本的学者把它翻译成日文,欧洲的传教士带回去,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还引用过它对“鸡的变种”的记载。直到今天,在蕲州的李时珍纪念馆里,还能看到那本泛黄的初刻本。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中国野史大甩卖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