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头一震:“你怎么知道的?”
她眨了眨眼:“艺术家也有自己的情报网。”
通过艾玛的关系,我们联系上了伊斯坦布尔大学的考古学教授**阿依莎**。她三十出头,黑发盘成优雅的发髻,深褐色的眼睛里藏着锐利的智慧。她的家族曾是奥斯曼帝国的宫廷学者,世代研究东方文物。
“你们想查托普卡帕宫的档案?”她带我们穿过大学图书馆的古老回廊,“可以,但有条件——如果发现与中国有关的文物,必须上报正规渠道,不能私下交易。”
“我们只想知道真相。”我说。
阿依莎微微点头,推开一扇厚重的橡木门。档案室里堆满了泛黄的羊皮纸和古籍,她熟练地抽出一本19世纪的记录册。
“看这里。”她指着一段奥斯曼文记载,“1860年,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的使节从中国带回一批礼物,包括瓷器、丝绸……还有一把剑。”
“剑?”老邻居立刻凑近。
阿依莎翻到下一页,露出一幅精细的手绘图——一柄装饰着龙纹的宝剑,剑鞘镶嵌翡翠,剑格上刻着“永乐御制”。
“郑和时期的御赐宝剑?”我呼吸一滞。
阿依莎点头:“理论上,它应该还在皇宫的珍宝馆,但……”她犹豫了一下,“三年前,馆内曾发生过一起盗窃未遂案。”
“苏莱曼干的?”老张问。
“不确定,但文物黑市上确实流传着‘东方宝剑’的传闻。”
夜色降临,我们跟随艾玛潜入**耶莱巴坦地下水宫(Basilica Cistern)**——这座拜占庭时期的地下蓄水池如今成了黑市拍卖会的绝佳场所。昏暗的灯光下,石柱倒映在幽深的水面上,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拍卖会在一艘临时搭建的木船上进行。买家们戴着面具,低声交谈。苏莱曼是个精瘦的中年人,鹰钩鼻,眼神锐利如刀。他站在船头,亲自展示今晚的“珍品”——那尊鎏金佛塔。
“18世纪,中国皇室珍宝,底价两百万欧元。”
竞价瞬间飙升。我伪装成中东收藏家,冷静举牌:“两百五十万。”
角落里,一个戴墨镜的亚裔女子突然加价:“三百万。”
我侧头看去——她的左手腕上戴着一只品相极好的清代翡翠镯子。
老邻居低声提醒:“小心,可能是范德维尔的人。”
(注:范德维尔是阿姆斯特丹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